本港訊 (特約記者 楊仁海 攝影報道)5月28日,記者在檔案部門采訪獲悉:天柱縣檔案館在征集“錦屏文書”活動中,已征集到一份清朝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的田土買賣契約,距今已有360年歷史,這是該縣檔案館目前保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唯一一份檔案資料。經省專家鑒定認為,這是目前貴州已征集到的最早的“錦屏文書”。
錦屏文書是長期以來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在生產勞動、經濟交往和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山林土地權屬買賣、轉讓、農業稅賦收據憑證、環境保護、財產契約、婚約、族譜、官府文書等,又稱“民間契約文書”。專家稱,清水江流域林業契約是我國乃至世界現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統、最集中的林業契約文書,成為繼我國故宮博物院的代文獻和“安徽州文書”之后的第三大珍貴歷史文獻。
2006年以來,該縣對民間契約文書納入“錦屏文書”的搶救和保護范圍進行搶救和保護。通過采取損贈、代保管、出資征集等多種形式,并將其征集進館的契約文書逐一編制目錄,錄入電腦和復印一份緞帶原持有人。目前共征集進館各類契約文書等1.2萬余份,復印成冊送持有戶194本,編寫單本目錄194本,編寫綜合目錄9本,錄入目錄4150條,完成裱糊6000多份。
據調查,該縣散存民間的各類契約文書預計在4萬份以上,目前,已征集進館的文書中,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10個皇帝年間及民國各個時期的文書皆有,尤以道光、同治和光緒年間的為最多。
該縣近日于竹林鄉高坡村一農戶家中征集到最早的一份清朝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二月二十日簽立的一份田土買賣契約,已成為該縣檔案館建館以來收集到的收藏年代最為久遠的唯一一份檔案資料。
該縣檔案局唐才玉副局長介紹,這份《田土買賣契約》立于順治七年庚寅歲二月二十日,用毛筆書寫、字跡清晰,內容詳實,邏輯清晰。該文書的發現對研究天柱社會歷史變遷,對深入挖掘天柱縣苗侗民族文化和研究開發天柱縣民族民間文化旅游具有十分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