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通訊員 楊清雷 攝影報道)在三穗縣城東32公里等溪公路里邊矗立著一高大牌坊式古建筑物。該建筑為純青石料打造,重檐四柱三橫三間,面寬4.56米,高4.3米,進深1.5米。每根門柱前后有鼓型花紋石雕。石坊頂上正中刻有"圣旨"二字直匾,石匾四周鏤刻有五龍搶寶,雙鳳朝陽圖案;石門上中陰刻:“貞壽坊”三個大字,右題小字:“貴州巡撫部院吏題奏”,左題小字:“楊門龍氏 道光貳拾柒年冬月立”;左右兩邊橫欄上分別題有官職、品位、楊氏宗室字背姓名等;每根門柱上前后分別陰刻有歌頌、吊唁聯句,從字句和落款為其后代和門生所題。
整座石坊石質細膩、雕琢精巧、多屬鏤雕,造型雍容典雅、圖像逼真,為傳統“山”字型宮殿式建筑。特別讓人贊不絕口的是整個牌坊上的八仙浮雕、奇花異獸等圖案造型生動、人物表情神態極為傳神,衣帶飄舞的情景活靈活現,有情有節,古意盎然。
觀其建筑莊嚴肅穆,欲為壯觀,嘆之造藝精湛,無與倫比。察之雕物字端,彷如親歷目睹一宗家族興衰經過,人生悲哀淚史。細看之,品讀之,過目不忘,感觸至深。
對于該“貞壽坊”在三穗縣志沒有詳細記載,在民間也未有典故流傳,此坊主人因何保貞守節,朝廷又為何給其殊榮立坊歌頌,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該牌坊鐫刻的字意和人物圖案與其他地方的“貞節坊”、“節孝坊”造型大同小異,其意一樣,是當時朝廷用來表彰一些封建女子對自己的丈夫堅貞不渝,或死了丈夫長年不嫁,或自殺殉葬,一生烙守貞節而符合當時年代的道德要求,流傳的特異事跡,為其興建的牌坊建筑。以示后人,垂古紀念。
可以說,每一處牌坊下不光是埋葬了一個活陀陀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子數十年的青春。充分反應了封建社會制度對婦女精神的束縛,封建禮教對婦女心身的摧殘。
此“貞壽坊”牌坊歷經多少風雨,至今保存完好。三穗縣把它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存在,對研究明清以來我州的人文、民俗等有較高的史學價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