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天龍山位于錦屏縣銅鼓鎮花橋村小塘自然寨,距縣城約35 公里,銅鼓鎮境內約 15 平方公里,與敦寨鎮九南螞蝗山連綿為一體,同為天然闊葉林森林景區。現保存有完好的原始闊葉林,林地面積2.2萬畝,山內古木參天,樹種豐富多樣,有常綠闊葉林、穗花杉林、水青岡林,小葉紅豆樹、古櫸木、香果樹等古老珍稀樹種。林間分布有許多自然神秘的景觀,有滴水巖瀑布、米山海映水潭、米山小竹海、天然石棺、文筆碑、天龍山古廟址等;還有全省最大的珍稀森林群落——穗花杉森林。蜿蜒于深山密林中的小溪,神韻各異的瀑布、深潭,景致神奇壯觀。
到達山腳后,沿著潺潺而下的溪流步行就可以攀上神秘的天龍山。
行至山間,一棵形態婀娜的怪樹站在路邊仿佛歡迎我們的來訪,據說有人愿出高價買這棵樹,被當地村民斷然拒絕了。
小塘寨前長著幾株高大的古櫸木,有一株要3個人才能合抱,它們守護著小塘自然寨這片神秘的土地已經上千年了。
進入天龍山原始森林區,到處都是參天的古樹,這里植被茂盛,樹種豐富,林間生活著各種野生動物,神秘而充滿刺激。
寨子里隨行的孩童抓住了一只罕見的野生林蛙,這種蛙只生活在原始森林的溪水邊,當地人叫“嚓蚌”,據說是根據它的叫聲來命名的。“嚓蚌”肉鮮味美,煲湯食用乃大補之物,據說對人體有神秘的功效。
林中隨處可見倒下的高大古樹,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么倒下,倒了多少年。它們靜靜的躺在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中,見證著時光的流轉,世間的滄桑。
在山下已難覓芳跡的映山紅,在天龍山的密林里依然倔強的盛開著。
在倒下的古樹干上,居然有無數的小樹丫朝著陽光的方向茂盛的生長,讓人不得不感嘆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生命的頑強。
這種珍稀樹種要長很多年才能長到這么大,它枝繁葉茂的伸向天空,向我們訴說著它的尊嚴和歷史。
這棵野油茶樹奇特的樹干,猶如怪石般的立在林中,旁邊的附枝緊緊依偎在它的身旁,不知道它們經歷了什么樣的磨難,依然是這樣卓而不群。
爬上山頂,居然有一片沼澤地,陪同的村民介紹說,前些年曾有人路過這里,就在這片沼澤里抓到了一條3公斤重的野生鱔魚。
在這棵古樹下,以前曾經有座古廟,廟里住著一位老和尚在這里清修,據說老和尚已經是第三十幾代的傳人了,他仙逝后,古廟就不復存在了,只留下了他曾經守護的古碑、古井、古石板路。
在一個小山包上,我們看見了很多半圓型的石塊,大的有幾米長,小的有半米,型狀一致,朝著同一個方向散布在密林里,當地人稱它們為“文筆碑”。
在“文筆碑”群的中間,有三塊石碑天然堆砌而成的“石棺材”,它的形狀與我們常見的棺材極其相象,據說有會風水八卦的老先生到此處看過,稱“石棺材”所處位置是極其難得的“風水寶地”。
我們逆著溪流而上,而后順著瀑布而下,天龍山正是因為有了無數飛瀑流泉才更具靈氣。
下山時,已是黃昏,偶然見到了兩個太陽的景像,夕陽照著群山,微風過處,樹葉婆娑,神秘的天龍山仿佛不愿就此睡去。
別了,天龍山,我一定還會回來看您的。到時候我會帶著更多的朋友來看藏在云貴高原苗嶺山脈余脈里神秘美麗的天龍山。
(程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