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前所未有 鼓舞全州人心
一是全州經濟在逆境中實現快速增長是前所未有的。初步統計,2009年全州生產總值達到250.79億元,增長12.2%。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5.5%、14.3%和14.3%。我州經濟增速在全省排位提前,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趨勢。
二是財政收入實現上檔升位是前所未有的。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82億元和17.43億元,分別增長21.5%和26.9%;財政總收入凈增5.1億元,在全省的排位從2008年的第八位上升至第七位。全州11個縣市和凱里經濟開發區財政總收入均突破億元大關。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是前所未有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0.0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凈增額超過50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存款和貸款余額達到367.28億元和232.99億元,其中新增存款和貸款分別為60.89億元和48.37億元,存貸差有所收窄。
四是解決民生問題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保障民生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逐步從服務城鎮向統籌城鄉轉變。初步統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17元,分別實際增長7.3%和10.8%。
搶抓中央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機遇,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把擴大投資規模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采取“六個超常規”措施,爭取到四批中央新增投資項目1478個,投資14.22億元,在全省9個市州地中名列前茅;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積極籌措和落實配套資金,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有力地拉動了經濟持續增長。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全州共投入項目前期工作經費6000多萬元,儲備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積極整合土地、礦產、森林、水資源和景區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源,搭建融資平臺,建立信用擔保體系,自主投融資能力明顯增強。
全力加強以交通和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條件邁出重大步伐
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州境內段加快建設。黎平至洛香、思南經鎮遠至劍河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全州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近500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凱里經黃平至施秉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施秉經鎮遠至青溪五里牌和凱里至雷山大塘二級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凱里虎莊至爐山二級公路動工新建。
開工建設旅游環線公路1100公里,建成462公里。建成通鄉油路801公里,新增22個鄉鎮通油路;建成通村公路3860.7公里,新增474個行政村通公路。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惠農強農政策,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支農資金99.04億元,增長25.34%。積極實施優質水稻和優質馬鈴薯“雙百萬畝”工程,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147.66萬噸,增長2.2%。有5個縣被列入草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扶貧示范縣,肉類總產量達到16.18萬噸,同比增長8.4%。規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加快建設,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0.93萬畝。特色煙草產業基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烤煙收購量達到33.47萬擔,擔均價提高到710元,煙草行業完成稅收2.19億元,凈增7960萬元。中藥材、油茶、茶葉和工業原料林等產業化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全力推進各項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整體水平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認真落實“五緩四減三補貼”的政策措施,共有31戶困難企業享受到政策扶持,發放補貼資金1135.68萬元。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指導服務,全州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1.16萬人,返鄉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和跨省轉移27.55萬人,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18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3%。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低保擴面提標工作全面落實,共有4.5萬城鎮困難人口和45.4萬農村貧困人口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城鎮低保對象人均月補差達到126元,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補助達573元,補助標準提高到1200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4.7%,有37.21萬城鄉困難群眾享受到醫療救助,城鄉居民就醫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逐步完善,參保人數超額完成計劃任務。
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兩基”攻堅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檢查,16個縣市“普九”債務化解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享受生活補助擴大到13.1萬人。對4.09萬名普通高中特困生、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高校貧困生給予資助。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全面落實兌現。完成56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實施47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建設和11所受地質災害威脅中小學搬遷治理工程。啟動實施凱里一中新校區建設。凱里學院新校區二期工程和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新建和改擴建11個縣級醫院、3個縣婦幼保健院、84個中心鄉鎮衛生院,新建682個村衛生室。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凱里紡織有限公司、凱里造紙廠、凱里化肥廠、凱里玻璃廠四戶國有企業實施政策性破產依法終結。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逐步完善,資產運營、投融資和項目代建工作進一步強化。積極推進非稅收入管理改革,進一步完善財政預算制度,啟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州級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全面實施,縣級政府機構改革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完成,配套改革有序推進。扎實抓好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在7個縣開展了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試點。信用擔保機構建設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有序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實現增加值97.69億元,占全州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38.95%。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大,簽約項目179個,合同引資124.2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9.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