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日前,黔東南州農委在凱里召開了2010年度黔東南州“糧食增產工程”驗收表彰會。州農委成立了由州農委主任楊黎任組長、副主任何永林和總農藝師楊洵任副組長的驗收組,驗收組成員由農技、種子、植保、土肥、經作、業務、計財等業務單位的負責人和專家組成,全州16個縣市農業局(農業和扶貧開發局)的分管領導和項目實施人員共9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州農委副主任何永林主持,各縣市農業局項目負責人分別就今年實施糧食增產工程的工作情況用多媒體做了詳細匯報,匯報內容豐富,工作措施扎實,技術到位率高,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2010年我州糧食增產工程覆蓋16個縣市的166個鄉鎮,有效實施面積119.98萬畝(其中水稻種植92.86萬畝,玉米種植27.12萬畝),占全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26.1%。項目區水稻平均畝產523.8公斤,比前三年增產11.2%;玉米平均畝產400.2公斤,比前三年增產19.16%。項目總產達59.49萬噸,占今年全州糧食總產的39.8%。
各縣市匯報后,驗收組分別對各縣市的“糧食增產工程”匯報材料逐項進行評分。會上,州農推站站長譚甫成對會上各縣市匯報情況進行點評,并就今年我州糧食增產工程實施情況作了總結發言。會上為獲得一等獎的黃平縣農業局、臺江縣農業局,獲得二等獎的錦屏農業和扶貧開發局、雷山縣農業局、凱里市農業局,以及38名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會議結束時,州農委主任、驗收組組長楊黎作了重要講話。他充分肯定了今年我州實施“糧食增產工程”取得的成績,認為我州在遭受歷史罕見的特大干旱情況下,糧食增產工程仍取得了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為全州糧食總產達149.58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指出了項目實施過程出現的一些問題,并對明年全州實施糧食增產工程提出了三點新要求:一是項目實施中要加強科研試驗,實現技術創新;二是通過項目的實施,要努力培養出一批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科技人才;三是項目總結材料要更加準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