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張奎)自去年8月份以來,臺江縣遭受百年不遇大旱,多數(shù)農民無水打田,給水稻育秧帶來了極大困難。為把農業(yè)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臺江縣大力推廣旱育秧技術,取得明顯效果,不但秧苗有了保障,而且糧食增產有望。
水稻旱育秧是一項增產、節(jié)水、省地的先進育秧技術,其技術簡化和成熟,使農民更易于操作。臺江農業(yè)局作為業(yè)務技術部門,抽調20余名技術人員分別下到8個鄉(xiāng)鎮(zhèn)指導農業(yè)生產,并在革一鄉(xiāng)臺拱鎮(zhèn)實施旱地育秧集中育苗示范點,面積為112畝,可以移栽1500余畝。同時該示范點輻射帶動全縣農民推廣了5000畝旱育秧。一個多月以來,縣政府投入資金80萬元,水利、消防等部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農業(yè)技術骨干每天冒著日曬雨淋,深入田間地塊指導和幫助農民朋友做好沒一道工序,從而保證了旱育秧取得明顯成效。
日前,記者在張家村旱育秧示范點看到,農業(yè)技術人員正在指導農民取苗,一片忙碌景象,面對一廂廂茂盛壯實的秧苗,農民們臉上樂開了懷。通過旱地育秧示范技術的推廣,有力地促進了該縣的春耕生產,解決了部分農戶因旱因災缺秧的問題,農民適應新技術的推廣,種糧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促進了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