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姚學茂 攝影報道)近日,天柱縣注溪小學侗歌班的8位小歌手,在貴陽以一曲自然純樸的侗家“溜溜歌”拉開了侗族北部方言區(天柱)民歌傳承保護座談會的序幕。
此次侗族北部方言區(天柱)民歌傳承保護座談會,受到貴州省從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有關專家教授的高度重視,參加座談會的有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貴州省侗學會會長楊序順,貴州省群眾藝術館研究館員張中笑等。專家教授們在聽了歌手的演唱后,相繼對我縣注溪“溜溜歌”這種侗族北部方言區(天柱)代表性歌種發表了見解。
侗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化藝術,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個性,積累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天柱侗族地區相應產生了四大歌腔“高坡腔”、“河邊腔”、“后山侗腔”、“壩區平腔”,并由此衍生出名目繁多的歌調,以優美、悅耳、高亢、明亮見長,細微的旋律修飾,豐富的音調思維技法來演示貫穿侗族人民的整個生活。注溪“溜溜歌”流傳于天柱縣注溪鄉、坪地鎮、邦洞鎮以及與湖南新晃交界地區等侗族居住區,是天柱侗族北部方言區重要的代表性歌腔之一,歌聲過處,如高山流水,聲調極其優美動聽,在侗族群眾中流傳甚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