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黔在線訊 “要不是創辦了這個竹器加工廠,我還不曉得靠什么掙錢養家哦。”一直在浙江打工的天柱縣江東鄉大塘村村民林海森,因父母年老體弱,兒女尚小需要照顧,今年不得不從浙江返回家鄉,而“家庭工廠”卻又意外地讓他在家門口找到了一個掙錢的門路。
年初,林海森瞅準縣里積極發展楠竹產業“家庭工廠”的契機,聯合林利輝和林澤尹投資10萬元,購買竹篾編織機、拋光機和其它一些設備,創辦起藍溪專業竹器廠,產品主要銷往湖南長沙、懷化楠竹制品有限公司轉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林海森所在的大塘村是天柱縣緊靠湖南省會同縣的一個邊遠山村,山多地少,本村和周邊村寨的農民家家戶戶栽楠竹,竹林面積近3000畝,戶均5畝多。前些年,都是湖南、湖北等地的客商到此投資辦廠,生產加工竹筷子、竹簾子、竹涼席等竹產品,村民只是就地賣竹而已,年收入不足2000元。
如今,隨著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返鄉,200余戶村民先后獨戶或聯戶辦起了小型家庭工廠,從業人員500多人。生產的竹器銷往湖南懷化、靖縣、會同、芷江及北京、上海等地,僅此一項,戶均年收入5萬多元。
據了解,楠竹是天柱縣主要的經濟和良用樹種之一,栽培面積達1821.95公頃,常年可采成竹10.5萬根以上,產值超過1000萬元。近年來,該縣不斷加大竹筍兩用林基地建設,在地湖、竹林、江東等7個清水江沿岸鄉鎮發展竹筍兩用楠竹林基地10萬畝,并采取有效措施延長楠竹專業鄉鎮、專業村相關產業鏈,有效地提升了楠竹林的發展層次和水平。
近年來,天柱縣為進一步落實創業優惠政策、提高創業服務水平、凈化創業環境。先后出臺了《關于鼓勵個體工商戶創辦小型企業發展若干意見》、《關于鼓勵支持家庭工業發展若干意見》。依托楠竹產業小、快、靈、活的資本運作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通過政策扶持、資金幫扶、信息引導,引導農民發展投資額度小、創業門檻低、就業吸納能力強、技術要求低、適宜家庭生產的家庭工廠。此舉既開辟了農民增收新渠道,也培育了一批創業小老板,促進了傳統體力農民向產業技術工人、低端打工經濟向高端創業經濟的根本性轉變。
“在這里上班非常適合我,既能照顧好家里,忙完家務又可趕過來上班,一個月能賺600多元!闭谔熘h鳳城鎮竹木綜合制品廠上班的女工王大姐高興地說。
目前,該縣以生產簾子、筷子、地板、涼席、椅子及根雕工藝品等楠竹系列產品為主,以戶為單位的小型家庭加工廠達4000家,安置返鄉民工就業2800多人,使返鄉民工戶均增收3800元。
(唐安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