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擬修訂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惠關稅制度”。受此影響,預計將有400多種出口日本的中國產品面臨不同程度關稅上調。
日本《朝日新聞》14日報道,日本財務省正在著手修訂“特惠關稅制度”,相關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后,最早有望于今年4月生效。
“特惠關稅制度”始于1971年,旨在通過針對特定產品的零關稅或優惠關稅制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支援。這一制度規定,如果某一外國產品進口額連續兩年超過10億日元、進口量超過此類產品進口總量的半數,且與日本國產品存在競爭關系,將不再享受特惠關稅。
報道說,財務省將修訂特惠關稅的適用標準。新標準設定,連續三年平均進口量超過此類產品進口總量半數以上、進口額在15億日元以上的外國產品,無論是否存在與日本國產品的競爭,均不再適用特惠關稅制度。
根據新標準,將有465種外國產品不再享有特惠關稅,其中462種為中國產品。比如,中國產松茸、煙花的進口關稅將從零關稅分別提至3%和4%,烤鰻魚和扇貝罐頭的關稅將從7.2%提至9.6%。
報道指出,增加這些外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可能刺激這些產品在日本國內的價格上漲,從而增加消費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