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其中“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而保障房將在很大程度上承載新增城鎮人口所帶來的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房供給
規劃要求,要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基本解決保障性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未來五年,中國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可達20%。
在各類保障房建設中,我國將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逐步使其成為保障性住房的主體。同時,多渠道籌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賃補貼制度。加快各類棚戶區改造,規范發展經濟適用住房。
對于保障房的資金來源和分配監管,規劃提出,要建立穩定投入機制,加大財政資金、住房公積金貸款、銀行貸款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運營。加強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開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監管程序,嚴格規范準入、退出管理和租費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今后五年,我國將立足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對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廉租住房制度。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中高收入家庭,實行租賃與購買商品住房相結合的制度。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和節約資源的住房標準體系,倡導符合國情的住房消費模式。
改善房地產調控
規劃提出,要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和問責機制,把保障基本住房、穩定房價和加強市場監管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目標,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市、縣級人民政府負直接責任。
在具體政策方面,政府將繼續完善土地供應政策,增加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有效擴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健全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合理引導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加快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修訂完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加強管理和擴大覆蓋范圍。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信息發布制度。
“十二五”期間,中央將多管齊下遏制住房投機,同時敦促地方政府切實有效地加大保障房供應,以有效解決當前住房領域的突出矛盾。業內認為,政府大規模建設保障房,初衷是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但客觀上也具有拉動投資、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