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廣播網 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上調后,北京出租車燃油附加費已經從一元上調到兩元,小小一元錢反響很強烈,有人認為,出租車行業利潤很大,不該把油價上漲的成本都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經濟之聲《觀點辯論》14日話題:燃油附加費這一元錢究竟該不該掏?又該誰掏?出租車企業的收益是不是不可撼動?
特邀嘉賓: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導江長云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先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沈驥如
焦點一:漲燃油附加費是唯一解決的方法嗎?
方案一:出租汽車燃油附加費增加
方案二:出租車起步價提高
方案三:每公里運營單價是不是提高
以上三種提價的方案,哪種方案在目前來看是最合適的?
江長云觀點:傾向于提高運營單價
江長云:我比較傾向于運營單價的提高。關鍵不在于提高單價或者不提高單價,關鍵在于出租車行業應該適當放開市場。
韓曉平觀點:提高燃油附加費是最聰明的做法
韓曉平:燃油附加費是最聰明的做法。香港也是采用這樣的辦法。因為這樣的辦法實際上是比較彈性的,也不用那么復雜的程序——油價上漲了,就增加燃油附加費;油價下跌了,就把燃油附加費減掉。很容易、很靈活。
但是一旦提高了單價,聽證會開完以后,你再想調價格就變得非常麻煩,非常難了。當然,燃油在不斷上漲,不是僅僅中國,全世界都在漲,肯定生活的成本要增加,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對大家來說,在這種不斷變化市場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一種相對比較聰明的辦法可能更好一些。
沈驥如觀點:提高燃油附加費最彈性 但這一塊錢可以不讓消費者來承擔
沈驥如:如果是在三個提價方案當中選一個,目前這個是最有彈性、最靈活的。但是這增加的一塊錢是不是要有消費者來負擔?這里我覺得可以推動出租行業的一個改革。如果出租行業進行了改革——這里包括出租公司的合并以及功能的轉變,那么有可能這個一塊錢就是燃油漲價的錢,可以從出租車的管理方法的改革擠出來,也就是說不要消費者來負擔。這點我覺得是有可能的。
為什么呢?現在出租公司我覺得它基本上沒干什么事,就是每個月收四、五千塊錢的份錢。有人專門研究出租公司的利潤率是30%,屬于暴利。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出租公司能夠不那么多,稍微合并,比如北京就五個到十個大公司,它真正起管理作用,不要讓那么多出租車老掃馬路,它的油耗就降低了,它何必一定要再收你這一塊錢呢?這是一。另外,如果份錢能夠降低,那么也可以使漲價的錢擠出來。
焦點二:出租公司是否有壟斷嫌疑?
江長云觀點:出租公司國有企業比例太高,應讓民間資本進入
江長云:國有企業公司比例太高,應該讓民間企業辦出租汽車公司。可以有門檻,但是應該多讓民間資本進入。
沒有那么多民間資本進入,因為管制太多,這也是服務的改革問題。有人說出租車行業利潤很高,我不同意這個觀點。現在,出租車公司利潤很高,出租車司機利潤可能不高。
現在體制下,出租車公司有很大壓力,但體制改革,讓民間資本進入以后,可能供應資本說,壓力較大,必須漲價。民間資本說,可以完全內部消化。漲價以后,消費者不坐你的車,民間資本不漲價,可能坐車的人就比較多。讓市場去選擇,為什么非要政府選擇。現在好多出租車公司是國有資本,也就是準政府機構在介入,這個不好。加快出租車行業改革,出租車公司改革,出租車行業管理體制改革。
沈驥如:北京出租公司有點畸形壟斷
沈驥如:我覺得這次油價上漲給我們一個推動出租行業改革的機會。在壟斷問題上,北京的出租業,出租公司有點畸形的壟斷,飛機也要加燃油附加費,這個完全正常。因為民航有的時候是打折的,飛機票可以打2折、3折、對折,忙的時候是全價票。這樣有競爭,在競爭當中把利潤擠得幾乎沒有了,或者比較低,這個時候燃油漲價了,當然應該收燃油費。
但是什么時候看到北京的出租車有競爭?那么多出租公司都按同一個價格收費,而且,出租車公司很多,但沒有競爭。很多都是國營的,所謂國營,后面有掛靠單位,有復雜的關系。它養了很多人,當然就要收份錢,所以這種不正常、不健康的經營是造成出租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因此,應該討論怎樣把出租公司改革的更好,更能為大眾服務。同時,通過改進管理降低營業成本,化解燃油費的上升。不是出租車價格不能改,但在目前這個階段,燃油費可以通過改革管理消化掉。將來如果全世界的油價漲到200美元一桶,那恐怕連起價費都得提高。
韓曉平:出租車企業國有還是民營 跟漲價無必然關聯
韓曉平:漲不漲價跟出租汽車公司是國有還是民營沒有太大關系,真是民營也要漲價,我覺得沒有必然關系。漲價是全球性問題,不光中國,而且整個市場都在漲,不光是油價在漲,其他商品也在漲。出租汽車司機本身也要應對漲價生活,所以,漲價還是應該的。
在北京服務最好的公司就是首汽這樣的公司,國有企業服務反而比較好,而且政府監管定期要更換車,質量各方面都有保障。不是隨便開一個車都能當出租車。
目前不能說沒有問題,但是并非國有企業就一定有問題。在這個城市出租汽車行業里,目前狀況下還是維持較平穩狀態,不要太多的動它結果或導致出租車司機承擔更大的壓力,服務更差,消費者抱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