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房地產藍皮書今日發布,藍皮書預測認為,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可能將在2011年被迫陸續出臺,進一步嚴厲的調控政策可能向存量市場延伸,住房持有環節可能成為未來政策調控的重點,將嚴重影響多套住房持有人群的既得利益,增加政策出臺和實施難度。
2011年5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1年中國房地產高峰論壇暨《房地產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總結了“十一五”時期我國房地產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房地產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展望了“十二五”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趨勢,并正式發布了2011年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8》。
藍皮書指出,2011年我國房地產政策調控將面臨攻堅戰,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呼喚政策和體制改革深化,而縱深改革必然導致利益調整,面臨既得利益方阻撓,調控政策實施可能出現反復,未來,住房持有環節可能成為政策調控的重點。
藍皮書預測認為,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可能將在2011年被迫陸續出臺。近年來,面對房價快速上漲,我國政府不斷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尤其是2006年以來,由國務院和國辦頒發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文件達11項,土地供給、交易稅費、金融約束、結構限制等政策措施均被采用,但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住房市場投機性需求仍未被有效抑制。而且,由于土地供給、交易稅費、金融約束等政策工具往往只針對新增市場,較少觸及既得利益,進一步嚴厲的調控政策可能向存量市場延伸,住房持有環節可能成為未來政策調控的重點,將嚴重影響多套住房持有人群的既得利益,增加政策出臺和實施難度。
同時,藍皮書認為,利益集團阻撓可能導致政策實施出現反復。更嚴厲調控的政策措施將對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開發企業利潤形成產生不利影響,也將直接沖擊多套住房持有人群的保值增值利潤預期。一旦由于政策調控導致房價實質性下降、房地產交易萎縮、房地產開發下降,地方政府、開發企業及多套住房持有人群等利益集團必將以“保增長、促穩定”等對調控政策的執行施加壓力,導致調控政策實施出現反復。
此外,經過多年呼吁,作為調節住房持有、抑制投機性需求的住房持有稅,已經進入醞釀和試點階段,重慶和上海率先開始了政策試點探索,其中重慶市以高檔住房存量市場為課稅范圍,更接近房產持有稅的市場調節本質功效,但忽略了普通住房市場;上海市以增量市場為課稅范圍,稅收功能更重于組織財政收入。但全國更全面的房產持有稅征收還有待社會各階層進一步達成共識。
相關報道:
房地產藍皮書:2011年平均房價將降
藍皮書指出,2011年我國房價走勢將會出現分化格局,低檔商品房價格將走低,中高檔房價走高,但平均房價水平將下降。我國經濟、人口、社會等房地產發展條件和房地產監管、調控、支持政策均可能面臨變局,從而導致房地產市場發生重大轉變。
藍皮書:2011年商品房供給增幅可能放緩
藍皮書指出,經歷2009~2010年一輪市場火爆,在調控政策進一步收緊的情況下,2011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可能再次出現市場觀望態度,商品住房供給增幅將放緩;同時,受保障住房政策影響,保障性住房供給大幅增加,低端市場與中高端市場之間的住房供給結構將呈現分化趨勢。
房地產藍皮書:2010年主要城市地價水平持續上升
藍皮書指出,2010年我國主要城市總體地價水平及商業、居住、工業用地地價水平均呈明顯上升趨勢,各用途地價增長率均高于2009年,商業地價增長率超過2007年,多數城市居住用地地價水平增長幅度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水平。重點地區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綜合地價水平值最高,但增長率最低;珠江三角洲地區商業地價水平值和增長率最高;環渤海地區上漲幅度較大,居住地價增長率最高。
房地產藍皮書: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
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十一五”時期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累計超過7萬億,地方財政總收入中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占比從2006年的38.9%,增長到2010年的65.9%,這就表明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越來越大。
藍皮書建議“十二五”全面開征房產持有環節稅
藍皮書建議全面開征房產持有環節稅收。要改變原來“重流通,輕持有”的房地產稅收思路,通過征收房產持有稅,引導合理住房消費,抑制財產和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推動地方政府從土地財政轉向稅收財政,改變地方政府推高地價助推房價的鏈條。目前上海、重慶的房產稅試點在 “十二五”期間應加快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