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7月份,豬肉價格如同氣溫一樣,炙手可熱,不斷暴漲。
主編希望我們關注一下肉價高漲的背后原因和對市民的影響,后來,有爆料人爆料,說大興區舊宮鎮德賢路附近的一處小院,豬肉賣得特別便宜,才12元一斤。而豬肉的市價已經到了15元一斤。
為何小院里的豬肉會如此便宜?后來初步調查得知,里面售賣的都是泔水豬。
泔水豬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事實上,泔水喂豬在農村一直是個普遍現象。
然而,在肉價高漲的大背景下,探究價格低廉的泔水豬背后的利益鏈條,反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因為肉販的收豬、屠宰、運肉、販賣以及養豬場運送泔水,幾乎全部是在凌晨開始,從7月12日早晨4點開始,我跟同事張永生的生活就不斷在監視、追蹤和熬夜中度過。
通過跟蹤肉販的卡車,我們找到了幾處泔水豬養豬場,目睹了熬制泔水和泔水喂豬的整個過程。但是,在跟蹤泔水豬運往隱秘屠宰場和養豬場拉泔水的環節中,因駕駛技術等種種原因,連續消耗了五六個晚上才成功。
泔水豬的養殖、屠宰和販賣環節有了,那么,這些廉價豬肉最終去向何方?還是跟蹤。最終發現,大部分豬肉被市場里的肉攤攤主低價收購,然后以正規豬肉高價販賣,流入市民餐桌。
事實上,整篇稿件幾乎就是一個跟蹤的過程。
當整個泔水豬飼養、屠殺、販賣環節完整獲取后,我們一直心存疑慮。畢竟許多農村一直有泔水養豬的習俗,法律法規對于泔水養豬也沒有明確的規定。
泔水豬的興盛,必有其原因。于是,我們決定分析一頭泔水豬與正規料豬相比,究竟能賺多少錢。
通過業內人士分析,泔水養豬除了人力成本、運送泔水的耗油費和支付飯店的泔水承包費外,幾乎不需要什么成本。這樣下來,一頭泔水豬凈賺2000元,是普通料豬的4倍。
一方面是低廉的養豬成本,一方面又是高漲的肉價市場,在利益的驅使下,泔水養豬必然大行其道。最終走訪發現,除大興之外,在通州、房山等地,規模宏大的泔水養豬場比比皆是,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養豬村落”。
但是在治理泔水養豬的問題上,各地政府分別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禁止泔水養豬,飯店的廚余垃圾如何處理?推廣使用高溫泔水處理設備,必然增加養豬戶成本;而直接搗毀泔水養豬場,又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
這也就是泔水豬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