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訪談:CPI或創新高 指數熊態已出
本周當A股低位徘徊時,歐美股 市卻出現了自金融 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股災,避險資金四處逃竄,從股市 退出。國內CPI在7月是否創新高?通脹拐點何時到來?加息預期升溫等等疑問糾結著A股投資者。
A股面臨如此復雜的運行態勢,將何去何從?從技術上看是構筑雙底,還是開始新一輪下跌?本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邀請了海潤達資本總裁仇天鏑、挺浩投資的總經理康浩平、廣東斯達克基金經理黎仕禹參與討論,暢談其最新觀點。
歐美股市走到拐點
NBD:本周五A股的跳水,直接誘發因素是歐美股市暴跌,投資者對歐美經濟喪失信心,這也是自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股災之一,歐美經濟是否會有大問題?你判斷歐美股市會在何時止跌?
仇天鏑:A股跳水直接刺激因素是歐美股市暴跌,但真正的原因是CPI高企,緊縮政策沒法退出,實體經濟有滯漲跡象,下跌在情理之中。
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將有可能改變這種困局。總之,天不會塌下來,投資者應先規避風險,再作耐心等待。
康浩平:美國現在的問題都是復蘇中的問題,并不是又一輪泡沫破滅的開始,所以,不用太過恐慌。至于美歐股市等何時見底,我認為,隨時有可能。
黎仕禹:從周線來看,歐美股市的確已經走到一個拐點。從2009年開始的大b浪反彈,很可能已經結束了,走出c浪調整的可能性比較大。
至于何時止跌,這個較難判斷,但可能時間上會比較久。
CPI創新高可能性大
NBD:此前大家普遍預期6月通脹見頂,但即將公布的7月的CPI,據你判斷7月CPI創新高可能性有多大,通脹拐點會何時來臨?
仇天鏑:7月CPI有創新高的跡象,拐點應該在8、9月,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望減小。
康浩平:即將公布的CPI數據幾乎可以肯定不會超過上一個月,即使超過,也是強弩之末,即使下個月公布的還是超過,CPI即將下行的事實不會發生根本逆轉,并且我認為這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脹可控。
既然通脹可以控制,那么貨幣市場的緊縮、高壓態勢就沒有必要繼續,如果在通脹可以控制的情況下還繼續強力緊縮,除非是想經濟硬著陸或崩潰。
黎仕禹:預計7月CPI仍然較高,創新高的可能性較大。在未來三個月都很難見到CPI的根本性扭轉,但這三個月經歷一次階段性的頂部是可能的。
這得益于美債危機或將導致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輸入性風險下降,在國內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等的影響。
NBD:在歐美股市的恐慌中,其實A股部分地保持了頑強的抵抗態勢。在周四美股500點暴跌的恐嚇下,A股仍然相對頑強,周五從現在跌幅也低于中國香港、日本等其他股市,你認為A股這種抵抗力來自哪里?
仇天鏑:中國股市最近和國際股市下跌趨勢是同步的,但表現相對要強,主要是我國股市在今年5月~6月下跌較多,風險有一定的釋放。
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PMI跌至榮枯線,反映出我國實體經濟相當差,市場對局部緊縮政策放松有一定預期。
康浩平:A股相對強勢還是來自中國經濟的超預期表現,來自股市已提前調整,也來自股市估值水平已非常便宜,哪怕用那些所謂的國際標準,中國股市也不貴,特別是中國的核心資產,便宜得無法想象。
黎仕禹:表面看A股的確表現出一定的抵抗形態,但這里存在一些客觀因素。
從經濟周期來講,中國從2008年底,許多政策或者經濟活動都領先于外圍經濟。這種時差也會體現在股指走勢上。同時近期抗跌是建立在前期積累了一定跌幅的基礎上,而前期外圍指數飆升的時候,A股還是比較低迷。因此兩者存在一定程度關聯,但又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