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在“銀監會系統2011年新入會人員初任培訓班”上指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不僅穩妥化解了長期累積的歷史包袱,而且有效防范了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
數據顯示,所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從2002年底的近3萬億元和1/3左右,下降到2010年底約8000多億元和2%左右。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底的近-3%提升至目前的12%以上;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機構平均撥備覆蓋率從2002年底的不到7%提高到目前的近170%,風險抵御和吸收能力明顯增強。不僅經營績效有了重大飛躍,而且體制機制改革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在資產總量較2003年底增長3倍、貸款增長2倍的情況下,稅后利潤增長約27倍;資產利潤率超過1%,約為2003年的10倍,達到國際良好銀行水平。
劉明康指出,在加強持續監管的同時,銀監會堅持采用并不斷改進事前結構化限制性監管措施,降低不同金融市場、行業、地域的風險傳染性。同時強化事前監管與持續監管,禁止銀政、銀農(農村信用社)、銀信(信托)、銀擔之間的不當合作,提高風險監管有效性。
劉明康指出,銀監會堅持關注銀行體系與非銀行體系間的控股和防火墻建設,嚴防風險傳遞。嚴格管控銀行跨業亂辦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收購的每3、5、7年要分別做一次同行評比、綜合評級,達不到高于行業平均業績的將勒令退出,禁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禁止銀行為企業債券提供擔保,同時要求銀行嚴密監測作為抵押品和理財產品的股權價格的變動情況。韓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