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以眼鏡產品聞名的溫州信泰集團總部一條生產流水線恢復開工,向外界傳遞了溫州企業資金斷鏈的群體危機趨于緩和的信息。
一個月前,該集團老板胡福林一度遠走美國,成為溫州企業主接連跑路的標志性人物。有溫州企業主告訴記者,由于為信泰集團及其下屬公司擔保金額過大,險些受到牽連使自己的企業游走在生死存亡的邊緣,經過這場風波他決心回歸主業。
獲5000萬流動性貸款
信泰集團恢復生產
10月10日,信泰集團老板胡福林結束長達10多天的美國跑路之旅戲劇性回歸。10月18日,位于溫州市婁橋工業園區的信泰集團廠區大門左側臨時開辟出“老員工返廠和招聘處”,招工工作有序進行著。10月20日,該公司獲得了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5000萬元的新增流動性貸款,信泰集團6條生產線中的1條在周末恢復開工,標志著停工近一個月的企業恢復生產。
這種表面的平靜卻是令人傷感的。據一位了解信泰集團債務重組的人士透露,在婁底工業區總部工作的員工大約有2000-3000人,胡福林出走后,信泰集團的生產就立刻停擺,大量員工的生計遭遇困難。在政府部門的協調下,幾家同業企業很快接收了信泰集團大量訂單以及部分員工。盡管眼鏡加工的利潤率普遍不高,但信泰集團有部分訂單的利潤率高達100%且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因此許多眼鏡業的同行都不由得為胡福林感到惋惜。
目前,信泰集團龐雜的債務重組談判正在進行中。一位為信泰集團擔保的債權企業負責人預計,重組之后胡福林很可能淪為小股東。一位眼鏡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信泰集團的老員工對胡福林有深厚感情,一聽說信泰集團能夠恢復生產的消息,許多老員工都愿意回去。如果重組談判進展順利,估計重組方很可能會讓胡福林繼續擔任信泰集團管理者。
部分溫州企業主吸取教訓收縮戰線
記者從不同渠道獲悉,信貸集團身負20億元的巨額債務中,銀行貸款占據了較大的比例。溫州一家中等規模的企業主告訴記者,前兩年銀行信貸寬松,出于內部考核制度的壓力,許多銀行的業務員都追著要給相對優質的企業發放貸款,甚至有一些銀行工作人員還教企業“美化”財務報表以獲得更高的額度。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信泰集團獲得如此多的銀行貸款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多余的貸款盲目投入新能源等項目投資、參與企業間的拆借等行為都為這次突然襲來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綜合媒體報道以及部分知情人士的介紹,胡福林選擇出走的導火索是銀行對信泰集團一筆數千萬元的貸款到期還款后未按承諾續貸,而向銀行償還的貸款資金來源于民間借貸市場,導致窟窿越來越大難以解決。胡福林回國當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出于無奈只好選擇前往美國向部分客戶催討貨款。
盡管危機得到了化解,但在同業看來,胡福林仍將失去經營多年的根基。這種遭遇也讓許多溫州企業主心有余悸。“資金斷鏈并不是說沒錢了,而是資金很難從別的領域短時間抽出!
記者在溫州采訪時了解到,胡福林回國后,在政府部門的協調下,多家銀行不但出臺了針對信泰集團的幫扶措施,同時針對為信泰集團擔保的部分企業也開展了“一對一”銀企洽談會,部分銀行對這些企業作出了不抽貸、到期續貸以及新增貸款的承諾,有的銀行很快就和企業簽訂了相應的貸款合同。一位溫州當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這次危機,預計仍有一些謹慎的銀行會以風險過大為由而不履行承諾,企業的生存境遇仍然不樂觀,關鍵在于企業自身要調整目前結構,收縮過長的經營戰線。
溫州擔保行業協會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溫州工業用地成本極高,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企業擴大再生產遭遇各種生產要素的制約。而前幾年恰逢其他省市地方政府招商開出了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條件,許多溫州企業家紛紛前往投資建廠,后來不少溫州企業家都遭遇了優惠條件未兌現或者遭到變相討回的經歷,F在已有數位溫州商人反思過去的經營理念,決定趁此退出在其他省市進展不順利的投資項目,將資金重新投入到主業中。
這種變化在私募股權基金領域也得到了證實,今年上半年,溫州企業資金紛紛投向私募股權。但記者從杭州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處得知,近期募資情況并不樂觀,部分有限合伙人降低了之前承諾的認購額。而之前在溫州市場以“秒殺”速度完成募集的銀行系PE產品也遭遇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