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雞舞姿態優美,動作舒展。
姑娘們頭戴錦雞銀飾,身穿短衣裙,翩翩起舞。
貴網12月30日訊 對于多數中小學生來說,每天第二節課后,來到操場上做做廣播體操,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而在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課間操時學生不做廣播體操,而是跳一種姿態優美的民族舞蹈——錦雞舞。
錦雞舞是一種苗族舞蹈,在丹寨縣十分有名。為了傳承和弘揚文化特色,丹寨縣委宣傳部特意請來舞蹈專家,編排了這套以錦雞舞為主體的特色體操。現在,全縣7所中學、49所小學全都采用這套錦雞舞作為廣播體操。
■改編后的錦雞舞體操適合學生
同時保留了原有的美感
我們來到丹寨縣楊武鄉中學時,天空正下著毛毛細雨。學校里很安靜,教室里偶爾傳出一陣朗誦聲。
上午9點54分,伴隨著下課鈴聲,全校921名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學校廣場上,排著整整齊齊的隊形。
伴著悠然響起的蘆笙舞曲,學生們翩翩起舞,左腳跨出一步,兩手在腰間斜斜展開,如錦雞展翅一般不時扇動。隨后,左腳再向左側輕邁,右腳跟上靠攏,然后右腳突然向右一邁,左腳跟上靠攏。重復一次后,轉身180度,大家圍成圓圈,在舞動中款款前行。
整套舞蹈全長7分鐘,姿態悠然,應和著熱情奔放的蘆笙舞曲,動靜結合間,整個校園顯得生氣勃勃。
楊武中學校長陳炳貴說,傳統錦雞舞難度大,耗時長,而改編過的錦雞舞體操更適合學生。
這套錦雞舞體操共有十節,分別為是錦雞展翅、錦雞跳舞、錦雞走步、錦雞騰飛、錦雞回頭、錦雞洗腳、錦雞點水、錦雞抖水、錦雞跳腳、錦雞拍翅。
“有些難的動作,我們取消了,比如錦雞獨立,錦雞飛躍等。”學校體育老師顧業華說,一些高難度動作被篩除了,但錦雞舞的基本動作和姿態還保留著,不會影響錦雞舞的整體美感。
一說起錦雞舞,初二姑娘王杰就按捺不住興奮。她說自己從小就很喜歡錦雞舞,每逢過節,都要跟在大人身后跳一次。但是成人跳的錦雞舞難度比較大,一些動作她沒法做出來。
“這套舞就好了,所有的動作我都能做,也一樣好看!”王杰說,每天跳一跳錦雞舞,不僅能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能夠記住自己民族的文化。
■錦雞舞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肢體語言演繹錦雞形象
在丹寨縣,苗族同胞歡慶節日時,錦雞舞是必不可少的節目。因此,丹寨被譽為“中國錦雞文化之鄉”,錦雞舞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丹寨錦雞舞發源于排調鎮。傳說,當地苗族的祖先在遷徙過程中,是錦雞幫他們找到了定居之所,也是錦雞帶來了稻谷和小米的種子,創造了歡樂的飛歌。所以在苗族看來,錦雞是苗族的“吉星”。每逢盛大節日,吹笙跳月,敲擊銅鼓,跳錦雞舞,紀念先祖和錦雞。
錦雞舞的姿勢優美,每跳一步,舞者雙膝自然向前顫動,雙手于兩側自然放開,悠然搖擺。再加頭上的錦雞銀飾躍躍欲飛,銀角冠輕搖,腿側花帶飄動,短裙上的羽毛翻飛,酷似錦雞在玩耍覓食。
從肢體語言上說,錦雞舞者用身體的各個部分,盡可能地模仿錦雞步行、覓食、求偶、展翅、飛翔的姿態。錦雞舞在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一運用上非常講究。舞者上身動作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美的感覺。不管是前移或后退,腰部都輕軟搖擺,在似動非動中給人以充分展現人體的線條美。每一種轉身動作,都把腰部用到了極至。
“在民謠和古籍中,認為膝窩和膝蓋是最靈處,膝蓋的運用可以說是跳錦雞舞最關鍵的環節。”丹寨縣民間文藝協會主席李天云說,輕輕地踏步、靈巧地旋轉,總是以膝蓋的作用來完成宛如錦雞行走、轉動的動作。看過錦雞舞的人,很難不被輕盈、優美的舞姿所折服。
■會跳錦雞舞的人越來越少
丹寨縣在中小學生中推廣
隨著時代的發展,丹寨會跳傳統錦雞舞的人正在減少,愿意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少。
“沒辦法,現在的娃娃都忙著讀書、上大學,哪還有心思學錦雞舞?”年過八旬的王老伯是揚武鄉人,他說現在讀過大學的年輕人很少回鄉,就算是沒有讀書的,也很少待在家里,大多出門打工去了。
“對他們來說,能找到錢是最重要的。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他們不會去考慮。”王老伯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連本民族的語言都不會了,“丟了語言就等于丟根,還談什么繼承民族文化,那些都是扯淡。”
正是看到這一問題,為了發揚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丹寨縣特意請來舞蹈專家,編排了這套以錦雞舞為主體的特色體操,在中小學生中推廣。
■服飾以錦雞形象為參照
超短裙是最大特點
錦雞舞一般由男子吹蘆笙,女子舞蹈。蘆笙手在里面圍成小圈邊吹邊跳,舞者在外面成大圈起舞,意味著包容、自然與和諧。
其中舞者的服飾絢麗多彩,保留著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從銀飾、繡裙、花帶到造型、扮相,都以五彩斑斕的錦雞為參照。頭戴發簪,鬢插錦雞飛舞造型的銀飾、銀梳、銀雀花等,上身穿三五件對襟短衣,戴項圈、銀耳環、銀手鐲、銀戒指等,猶如一只美麗的錦雞。
上身或穿天藍色的“蘭英單”,或穿深褐色家織布,腰著“百褶裙”,腰前的彩色襟片由五顏六色的紅絲線構成的圖案。腳上的翹尖繡花鞋以艷麗的紅色為主,在舞蹈中格外醒目。尤其獨特的是所穿的裙子,長度從10到22厘米不等,20多條彩帶從短裙上垂到腳根,十分漂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