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業新聞網消息 紅色的革命文化、古老的山寨、自由歡快的民俗節日,這些鮮明的歷史民族文化符號,如今正成為貴州發展旅游產業的特色資源。目前貴州鄉村旅游實現轉型升級,呈現出勃勃生機,已由零星的村寨“農家樂”發展為成片的鄉村民俗生態旅游區,由自由發展到打造品牌,由各自為政到集群發展的轉變。婁山關紅色旅游示范基地、西江千戶苗寨、天龍屯堡、安順油菜花、金海雪山、丹寨石橋、貴陽“泉城五韻”、黔北“茶海”等一批村寨成為帶動當地發展的新引擎。
貴州省是我國最早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來,該省依托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特色農業、民族村寨、文化遺產等資源,將發展旅游業與農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相結合,規劃建設村寨,挖掘民俗文化,開發鄉村旅游、紅色旅游,使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倍增,帶動了百萬農戶增收致富。
去年,貴州省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536萬人次,實現總收入178億元,占全省旅游接待總游客的35.16%、旅游總收入的16.79%,鄉村旅游已經成為貴州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近日召開的貴州省鄉村旅游扶貧工作推進會上,省扶貧辦主任葉韜介紹,在貴州這樣一個貧困程度深、農業人口多的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扶貧無疑是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快速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近年來,貴州省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以紅色文化、自然環境、民族文化和山地農業為資源依托,圍繞“消除貧困、保護遺產、促進發展”這個主題,開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活動。早在2002年,貴州省就明確提出“將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結合起來,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觀光農業”。2006年編制完成了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并投入8億多元進行民族村寨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有關部門制定了鄉村旅舍等級評定等一系列行業標準。2007年,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見》,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5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視察工作時特別強調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自然景觀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要“以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貧困鄉村為重點,打好扶貧攻堅工程這場仗。要在堅持開發式扶貧的前提下,積極推廣參與式扶貧。”發展鄉村旅游扶貧,將扶貧開發與旅游業融合起來,有利于發揮鄉村旅游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實現城鄉和諧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截至目前,貴州省累計投入旅游國債資金3.25億元,用于黔東南、銅仁、黔南等民族地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去年,貴州共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495萬元,用于鄉村旅游民居旅舍客房、衛生間、廚房改造及標準技術設計和標識標牌制作等配套設施建設。今年,貴州將安排財政扶貧資金8000萬元,實施20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項目。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將進一步發揮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特色農業中的特殊作用,把發展鄉村旅游與推進旅游扶貧、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啟動新一輪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培育壯大鄉村旅游產業集群,每年重點打造2至3個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鄉村旅游點,力爭2015年建成10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鄉村旅游扶貧示范區和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扶貧品牌,建成一批鄉村旅游示范縣,培育一批鄉村旅游扶貧龍頭企業,鄉村旅游扶貧總收入達20億元,項目區貧困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200萬以上的農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