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最近,一份來自臺江縣的工業數據顯示:2010年,該縣工業總產值完成6.3億元,同比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總值完成4.2億元,同比增長28%;全縣工業企業由2005年的20家發展到現在的53家。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過“十一五”時期的孕育發展,臺江縣工業經濟實現了質的騰越,已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強大引擎。
整合資源夯基礎。面對長期“守著金山討飯吃”的尷尬,臺江縣積極爭取項目建設和省、州的支持。通過進一步深化對縣情認識和經驗總結,該縣以“工業強縣”發展戰略為指導,圍繞打造“凱里城市經濟圈的新興工業聚集區”目標,在不斷發展革一產業循環經濟工業區臺盤工業片區的同時,大力整合革一片區近2萬畝國有土地資源,著力優化外部交通條件,加強園區交通、通信、供水、供電、防災減災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綜合配套能力,為工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筑巢引鳳添動力!笆晃濉币詠,伴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臺江縣資源優勢、環境優勢越來越多地吸引一批又一批工業項目落地生根。2007年以來,成功引進了新太元、全成木屋等企業落戶;成功引進總投資25億元、總裝機容量為150—200兆瓦的紅陽草場風電項目,兩臺8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全部接入系統開始運行;投資300萬元的順達金屬有限公司和投資500萬元的榮泰公司已進駐革一產業經濟聚集區;巖寨水電站并網發電……一個個重大工業項目相繼投產,為提升全縣工業產業層次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先導作用,并成為該縣工業經濟強勁發展的助推器。據了解,“十一五”以來,全縣共簽約項目56個,達成意向性資金23.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0億元。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億元,同比增長20%。
轉變方式謀跨越。該縣搶抓我州探索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歷史機遇,依托革一產業循環經濟工業區,利用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以特色農產品、銀飾刺繡旅游工藝品、民族醫藥等為重點的綠色生態主導型工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地方實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集群化、集約化發展工業的同時,該縣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010年完成COD減排項目2個,減排79.59噸,比“十五”期末消減了11.6%;SO2減排項目5個,減排27.4噸,比“十五”期末消減了9.8%。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