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宋斗松的養豬場
“真好,真好!今年我家一定能擺脫貧困,娃娃讀書的錢也不用愁了!感謝縣委、政府為我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8月21日,臺江縣施洞鎮街上村4組獨生子女戶宋斗松望著圈里的十幾頭肥豬、3頭能繁母豬和幾十頭小豬崽信心十足地說。這也是近年來該縣計生部門幫扶農村計生“兩戶”摘掉貧困帽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臺江縣計生部門為保證農村“兩戶”的幫扶效果,轉變以往“撒胡椒面”的幫扶方式,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每年篩選幾戶農村“兩戶”作為重點對象,每戶投入3000—6000元幫扶資金進行重點幫扶,統籌制定幫扶計劃和幫扶項目,并指定各鄉鎮計生部門的計生干部對項目實施進行跟蹤服務和管理。據統計,近年來該縣計生部門重點幫扶的農村“兩戶”有28戶,其中開展養雞項目3戶,開展養鴨項目5戶,開展養豬項目6戶,苗族刺繡4戶,種植業10戶,現大部分都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同時涌現出了施洞鎮街上村宋斗松、臺拱鎮梅影村李美清及排旺村吳國慶等一批種養殖大戶。
“這種幫扶方式針對性強,能集中力量辦好事情,幫扶效果好,按照一年幫扶7—8戶的速度計算,十多年后我相信我縣農村‘兩戶’大部分都會走上致富之路。”宋斗松的項目跟蹤管理人——施洞鎮計生辦工作員蔣林平說。(劉德斌 邰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