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就一般貿易的。
通關科長:不行。你非得要的話,你就找處長去。
記者:那什么樣的年底前能年底前走稅?
通關科長:什么樣的都不行。
猜測:挪稅到明年?
按照這位“科長”的解釋,除了極少數人采用的“網絡支付”形式,絕大多數報關人是非得在交關稅前到“保證金”那里兜上一圈。記者致電首都機場海關單證審核處,這里負責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的接單審核、稅費征收。工作人員解釋說,暫時不能征稅只能先收取保證金,事出有因。
工作人員:我們是按照要求對部分貨物進出口價格、歸類等進行核查,為了不影響您提貨,所以辦理保證金,應該是不影響您正常通關的。
但具體的細節,她似乎不愿多說。
工作人員:我們也是為考慮客戶,不影響您提貨,不用您等核查結果。不過得等多長時間,我說不好,核查是有核查的要求的。
報關現場的“報關業務員”們說,干這行已經多年,年底無法完稅是經常的事,只是這一次時間格外長,他們對原因一直有自己的猜測。
報關業務員:去問科長,科長什么都不說,就是全都“壓保(保證金)”,沒有原因。他可能今年的稅收任務完成了,就把今年的稅款挪到明年去。
對此,一位在海關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可能的原因。
業內人士:這是一個常規做法,一般情況下,到了這會,當年的稅收任務應該都完成得比較好了。如果繼續征,你多出來的,也未必能多獎勵,如果能騰一點到明年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做法。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底遇到關稅不能及時完稅的蹊蹺事,原因可能是多重的。
劉桓:造成這方面結果的原因很多,這個問題需要一個一個去核實。基本上說,在報關當中如果對方手續不準確,不健全,有可能導致暫時關稅不能收,財政收入可能又不會馬上因此受影響,也可以采取些別的措施。等到你報關手續完備后,再轉入戶手續,這個從技術手段上講是完全可能的。
但如果的確是在給來年“攢稅”,就說不過去了。
劉桓:稅收有句話,叫“應收盡收”,該收多少收多少,你不是給企業免稅的話,這就是拖時間。把今年的稅放到明年去的話,是為了使統計數字好看,是為明年財政收入增長上留下了很大余地,這是一種打埋伏的做法,這好像是稅法上不太允許的。
貨物進口,海關為何延遲征稅?報關人的猜測有沒有根據?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記者王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