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梅
第一堂課,楊福梅要求學員要丟掉“盲態”
如今,楊福梅的基金會在貴州一所私立大學設立了“光明天使學院”——在這里就讀的視障(盲人)學生,不需承擔任何費用。
楊福梅此行的目的,是為解決盲人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8月1日,楊福梅與貴州省殘聯就“貴州盲人呼叫中心”的計劃進行了初期協商。她說:“盲人能做的,不只是按摩。”
一個女人:為盲人奔走
她有三個名字:MaryChiang、姜福梅、楊福梅。
大家管她叫MaryChiang的時候,她正在美國,身份是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副總裁,事業如魚得水;大家叫她姜福梅的時候,她的身份是別人的太太,青春的光彩仍未褪盡,F在,更多的人叫她楊福梅,這個名字和全中國1700萬盲人的命運聯系到了一起。
2012年7月26日,楊福梅來到貴陽。她選擇了早晨最便宜的航班,“省下來的錢,就留給盲人吧。”楊福梅隨身帶幾本雜志,雜志上有她的專訪。這些文章涵蓋了她的自我介紹——五年前,因身患癌癥而臥床兩年,一度瀕臨死亡的她在奇跡般好轉之后,賣掉了美國的房子,帶著所有家產孤身一人回到中國從事慈善事業。近幾年,楊福梅一直奔走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把募捐所得的資金投入到盲人和視障人群的免費教育和培訓中。
“我打算把盲人事業的中心放在貴州,做世界一流的盲人學歷教育。”楊福梅告訴記者,在經歷了郭美美事件及各種各樣的捐款門之后,慈善信用危機空前蔓延。盡管她已經盡量做到光明天使基金的公開透明,沒有從捐款中報銷過任何辦公費用、水電費,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盲人身上,但普遍的慈善信用危機也波及到了他們。
為此,已經年過7旬的她不得不為了募捐不停奔走。除去300多名義工,她是基金會的惟一專職人員,拉贊助、籌辦慈善義演、籌劃盲人學校……事無巨細,通通需要她親力親為。“我們募集到多少錢,就幫助多少盲人。如果按照1.5萬一個盲人的費用,今年、明年我還是可以(承受)的。我現在主要的任務是把學校辦好,讓大家看到希望。”
一所大學:從丟掉盲態開始
2011年,臺灣首富王雪紅、陳文琦夫婦投資在貴州省創辦了一所公益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并義務給了楊福梅500個教學名額。楊福梅的基金會在學校里設立了“光明天使學院”,她還幫學院找來一位不拿薪酬的外國志愿者擔任副校長——前微軟全球Web事業部總經理Nigel Burton。
2011年9月,“光明天使學院”迎來了首批30名學員。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年齡在16至35歲之間,學習的專業是“電子文秘”。三年的校園時光,他們不用承擔任何費用,每周需要參加一天的勞動。畢業后,成績優異的學員將得到光明天使基金的全方位扶持。
學生進校后,楊福梅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盲人的教育水平都很低。因此,去年一年學校沒有上大專的課程,而是在給他們“補高中的課”。
校園建好之初,校長說要修盲道,遭到楊福梅堅決反對。“我說不需要浪費這個錢,讓他們摔,跌倒以后爬起來。因為他們將來是要在“明”人的社會里去做貢獻。”
楊福梅認為,盲人首先要培養的是內心的健全。因此,在給學員上的第一堂課中,她要求大家丟掉盲態:“你們的脖子軟了嗎?你們抬不起頭了嗎?你們的肩膀松了嗎?都給我挺胸抬頭,目視前方!不能讓別人從背后就看出你們是盲人!”
一個計劃:成立呼叫中心
為解決盲人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楊福梅與貴州省殘聯進行了初期協商。憑著在商海多年的經驗,楊福梅認為盲人可以更好地勝任呼叫中心客服的工作。“盲人都很敏感,他聽你的聲音,就能最大限度捕捉到你的內心感受。”
為了證明盲人可以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楊福梅為一家保險公司培訓了13名盲人客服,工作地點在北京。在流動率非常高的電話客服領域,這些盲人的穩定性很高,而且公司75%的保險收入都是盲人帶來的。
楊福梅比劃著接電話的樣子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們的盲人被客戶當成出氣筒,結果他卻告訴客戶,我覺得您的壓力很大,您不妨做幾個深呼吸。我在這邊很愿意做您的耳朵,聽您講話。對方很吃驚,問:你是誰。他說,我是一個盲人。你是一個盲人?你還這么鼓勵我,你還這么陽光。之后除了自己買保險,全家人、朋友都跟他買保險。這是我們想象不到的盲人的魅力。”
楊福梅說,盲人做呼叫中心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更專注,對聲音的分辨率更高。他們在接線時,能夠發揮最大的優勢。
一份呼吁:期望愛心援手
光明天使基金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專為年齡在16——30歲的盲人提供多方面的專業職業培訓,目前最主要的是按摩、呼叫中心、心理咨詢等。5年的時間,已經有3000多個盲人,借助這些技能培訓,實現了生命本質的改變。
現在,楊福梅正在學習“如何和國內的有錢人打交道。”她呼吁,希望貴州的愛心企業能伸出援手,為盲人提供一個“呼叫中心”的工作。“我愿意和企業的老總面談。我要用我的感同身受,告訴大家盲人的優勢。”(作者 王薊 孫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