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高考發榜和大學新生開學在即,“升學酒”在遵義各地泛濫開來。據稱,礙于“禁酒令”,今年的“升學酒”出現了異地操辦現象,近日有越演越烈之勢。
昨天,遵義市紅花崗區一名王姓市民,在匯川區的一家酒店內包下數間包房,為剛考上省內一所二類院校的兒子操辦“升學酒”。“沒辦法,在紅花崗區境內辦席容易被抓到,只好借匯川的地盤了。”他對前來赴宴的親友們說。
事實上,這種“異地操辦”酒席的現象,是遵義市各地密集發布“禁酒令”后的產物,辦酒者目的在于逃避戶籍、工作所在地的查處。而“異地操辦”在眼下的“升學酒”熱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家住在城里,酒席卻在鄉下的農家樂,還根據客人的身份,安排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湄潭縣一位市民說,自從高考分數公布,他就不斷地吃“升學酒”,有時一個星期要去三、四個地方。
遵義城區一家以承辦酒席為主的酒店老板承認,各地“禁酒令”實際上幫他拓展了區外市場。“來得最遠的酒席,是綏陽縣一場宴席,有20多桌。”他說,后來他打聽得知,這家人孩子高考成績并不理想。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異地操辦的“升學酒”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鎮,農村相對較少。“家門口辦,村里面盯著;到外面辦,辦酒成本高,吃酒的人還要花一大筆路費,很不劃算。”綏陽縣蒲場鎮一位村民說,往年這個時候,整個鎮子都在說“升學酒”,今年卻很少聽說有人辦酒。(記者 黃黔華)
【延伸閱讀】
酒席治理 難在“人情”上
在綏陽縣工作的陳先生,今年暑假最早接到的兩個酒席邀請,就是“升學酒”。“這讓我很犯難。”他說,去吧,縣里有“吃違規酒也算違規,也要處理”的規定;不去,又怕得罪朋友。
據介紹,權衡許久,他和幾個朋友商量后決定都不去了,并向邀請者說明了原因。但最后原本說不去的幾個朋友,后來都悄悄地去了,理由是“規定是規定,人情是人情”。
遵義市紀檢監察部門一位人士表示,濫辦酒席現象之所以反復、屢治屢犯,其根本原因并非機制和力度問題,而是難在情面上。他說,在面對制度、人情碰撞的時候,多數人選擇后者也是情有可原。
該人士表示,就違規酒席治理方面,除繼續執行現有規定外,還建議加重對違規者的懲處力度,并給主動拒絕者適當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