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1月21日訊 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告顯示,2012年1月1日至今,新批6億美元QFII額度。國家外管局目前已經累計向其中117家QFII機構累計批準222.4億美元QFII額度。另外外管局數據披露,今年新批RQFII額度93億元人民幣。
國家外管局最新公告顯示,分別于2012年1月11日和1月20日,累計批出6億美元QFII額度;其中,新批出5億美元額度給5家QFII機構,每家1億美元。另外向1家原有QFII機構追加批出1億美元額度。
此舉顯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之際,官方明顯加快了批準QFII額度的步伐。
具體批準情況為:批準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投資公司(BMO Investments Inc.)、法國亢簡資產管理公司(Comgest S.A.)、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Amundi Hong Kong Limited)、美國GMO有限責任公司(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 & Co.LLC)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這5家QFII機構各1億美元額度。
這5家QFII機構是中國證監會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間新批準的QFII機構。同時,給予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La Compagnie Financierr Edmond de Rothschild Banque)1億美元QFII追加額度。
至此,截至2011年12月,中國證監會累計批準了135家QFII機構資格。而截至2012年1月20日,國家外管局則累計向其中117家QFII機構累計批準222.4億美元QFII額度。
中國QFII制度中,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批準外資機構的QFII資格,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則負責在外資機構取得QFII資格之后,批準其投資額度。
此前,受國際收支和股市低迷影響,外管局自2011年5月以來,有將近半年時間沒有批準新的QFII投資額度。
隨后,外管局宣布,自2011年10月19日到12月21日,累計批出9.5億美元QFII額度,從而終結了中國自推出QFII制度以來,暫停額度批復時間第二長的時間間隔。
此前,中國曾經在2007年2月中旬至2008年1月底之間,長達近1年的時間內,沒有批準QFII投資額度。不過,當時是因為中國批準的QFII投資額度即將達到此前設置的100億美元的QFII投資總額度上限,因此不得不暫停。而隨著中國國務院于2007年底最終批準將QFII總額度提高至300億美元,QFII投資額度的審批又重新開閘。
由于QFII制度下外資需要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流入境內,因此QFII額度的審批一定會考慮國際收支的狀況和人民幣的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