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實施了200億元91天正回購,加上本周二的660億元操作,本周290億到期量已得到悉數對沖,并實現570億元的資金凈回籠。值得注意的是,昨日91天正回購利率由此前的3.16%調降2個基點至3.14%,為2011年8月以來首次下調。
受訪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調降幅度有限,央行此舉釋放出的政策信號不算太強。首先,在政策走向上,或已由此前的“企穩”衍生出另一個“穩中略松”的方向;其次,央行對于流動性期限及品種的管理,已明確為“短期優于長期”和“正回購優于央票”這兩種思路;第三,該操作數量低于上周的300億水平,既是為了平衡每周之間的回籠規模,又透露出“以價格干預數量”的新調控思路。
“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步伐或開始加快,但這與降準或降息之間,并沒有多大關聯,關鍵還要看1年期央票的利率變動情況!焙暝醋C券高級研究員何一峰指出。
實際上,下調91天期限正回購利率,意味著機構買入該期限品種的成本略有提升,央行以此引導資金更多投向28天正回購等期限更短的品種。同期限央票重啟之后,其對于利率的指示作用會更加顯著。對此,上海農商銀行資深債券交易員丁平告訴記者,銀行機構買入央票的資金雖沉淀于央行,但央票仍可以進行交易,對于市場利率會有更直接的影響。同時,不同市場主體的流動性也可以藉此得到平衡。
何一峰認為,近期的資金滾動操作較為頻繁,其規模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央行也在被動地以付息的方式創造著貨幣。資金泛濫導致回購利率等持續回落,適當下調發行利率也無可厚非。何一峰表示,央行這樣操作,也可以降低其管理成本。
金元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王晶告訴記者,昨日的正回購操作,央行不僅下調了利率,而且對數量也加以控制,或預示央行已在開始重視價格工具的作用,情愿讓數量型調控暫時退居二線。王晶認為,以價格干預數量,表明央行對市場利率的關注度有所提高,但并不好判斷是否與降息或降準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