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13日,優酷總裁古永鏘做客央視,大談手機、電視、電腦3屏合一,1個月后,優酷網宣布合并土豆網。
東方早報訊 最壞的結果,是一個完了,另一個也完了。”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網高級運營副總裁魏明突然打斷對話。
此時魏明正與記者們共進午餐,并且為優酷合并土豆可能的結局爭執不休,一位女記者提出了疑惑:如果今后兩個品牌非要強調獨立運營,會否導致合并毫無意義的壞結果。
兩敗俱傷這個回答脫口而出,讓在場每個人都愣了一下,可能也包括魏明自己。
這是3月22日發生在香港太古城影城的一幕,時值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優酷延請許鞍華、蔡明亮等四大名導制作的電影《美好2012》赴展,并乘勢啟動“美好2012”為主題的年度戰略。不過,優酷CEO古永鏘此次并沒有露面,據說是為回避關于收購土豆網的問題。
在此之前的3月12日,優酷網(NYSE:YOKU)與土豆網(Nasdaq:TUDO)聯合宣布,雙方以100%換股的方式合并,合并后,優酷方面將占到新公司71.5%的股份。該交易為中國互聯網最大的股票交換并購案例,按兩公司的規模及收入計算,合并后新公司穩居國內視頻行業第一的寶座。
自制劇先行者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獨家視頻支持,優酷網已經有了好幾年穿梭電影節的經驗,不過作為“電影出品方”出席香港的電影節,倒是頭一遭。
作為一家目標“全世界都在看”的美國上市公司,先提升在華人地區的知名度是優酷的必考題。臺灣導演蔡明亮在發布會現場不給面子地嗆聲“合作前,我從來都沒聽說過優酷網”,絕非個例,事實上,由于地域收視習慣及市場推廣問題,優酷網等幾家在內地火爆的視頻網站,在港澳臺地區的知名度幾近于零。
魏明稱,優酷今年要加強在華人地區的品牌影響力。
網絡自制劇是近兩年才在視頻行業中火起來的名詞,魏明的體會是,“6年前,網民還在為能不能流暢地在互聯網上看劇犯愁,6年后,互聯網已經能自己制作電影了。”
簡要回顧中國互聯網視頻行業的歷史:2002年前后,以門戶網站上播放視頻內容為主;2004年,《天下無賊》首授網絡版權;2005年2月,Youtube誕生,其后國內的土豆網誕生;2006年6月,優酷網成立,與此同時Youtube播放量達到600萬人/天;2008年,沒有收入的流量“廢水論”成為業界熱議;2010年,版權大戰開打,盜版可恥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網絡自制劇被各家重視。
優酷并非首家提出自制內容的視頻網站,卻最先嘗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2010年底,優酷推出青春系列短片《老男孩》意外火爆網絡,被紙媒、電臺、電視臺爭相報道,甚至出現了改編自老男孩的話劇、音樂專輯等。
在自制劇上嘗到甜頭的優酷,緊接著搗鼓出了《泡芙小姐》《愛有多久》等。去年下半年,更是率先結合最流行的“微”字,提出了“微電影”的概念,《美好2012》就是一部典型的微電影。根據優酷網的界定,10分鐘以下時長的短片被歸做微電影,20-40分鐘之間的被定義為網絡電影。
“我們當然希望優酷提出的概念能成為行業標準,不過路還需要一步一步走。”魏明表示。優酷網目前尚未對自制劇進行冠名等售賣,也沒有向用戶收費,他透露視頻收費行路艱難,對核心收入(廣告)來說,比重不大。
優酷土豆區別是什么
根據優酷網此次公布的最新數據,在最近一個月中,優酷的日均用戶數為4500萬、月度不重復用戶數3億、日均視頻播放2.8億次。
優酷能否真正坐穩“龍頭老大”的位置,眼下來看,有賴于與土豆的整合結果,以優酷內部的觀點,就是避免不合作、避免情緒、避免內耗。
魏明對此則說道,最重要的原則是先人后事,優酷和土豆雙方員工要先彼此熟悉。
根據優酷與土豆合并時的公告,兩家公司未來將保持各自獨立的品牌、獨立的平臺運作,理由是兩家有很大區別,可差異化定位。
可記者沒有覺察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三次“請教”后,魏明開口說,“唔,土豆的受眾年輕活潑,優酷的相對來說年齡再大一點;土豆的受眾女性比男性多一點點,優酷可能相反。”
魏明說的是全行業都知道的事實,卻不是一個有關“優酷與土豆的區別在哪兒”的直接答案。記者只能猜想,優酷公司未必想好了和土豆的差異化定位是什么。
兩家公司一度勢不兩立,但在資本的合力下,有什么化學反應不可能發生呢?現在優酷和土豆的版權官司偃旗息鼓了,土豆的視頻對優酷旗下搜庫網悄然開放了,優酷上也可以收看到《康熙來了》,甚至,古永鏘和王微都勾肩搭背、換衣服穿了。
命題回到文章開頭,2012是否優酷網的“美好”年度?也許就看三季度末,和土豆的整合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