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晚報訊 地頭批發1.5元一斤的茄子,到達100公里外的蘭州,零售價增至4.5元。
春節以來,全國各大城市的菜價一直高位運行。記者采訪發現,在“蔥擊波”等高菜價現象下,市民喊吃不起、菜農說利微薄,菜販表示很冤屈。專家表示,高菜價下,市民、菜農、中間商“兩頭訴苦、中間喊冤”,而政府調控無從下手,其實是“城市病”集中爆發的表現。
“茄王”進城身價翻番
3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水川鎮菜農強發成吃過早飯便進到自家大棚里開始采摘茄子。他種的茄子是一種長而粗壯、被稱為“茄王”的茄子。
“這幾天行情不好,今天的價錢才1.5元。”強發成說。由于大棚和室外的溫度相差近10℃,沒一會強發成衣服已被汗水濕透。
“這是一個苦差事,比種大田累,風險也大。”強發成說,“除去大棚材料、化肥、農藥、種子等成本,好年景能有約2萬元的收益,但遇到病害或行情不好的年景,賠也是有可能的。”強發成和妻子經營兩個大棚,再多他們也顧不過來了,起起落落的菜價也讓他們無奈。
之后,記者跟隨強發成采摘的茄子,一路到達100公里外的省會蘭州市,直到最末端的零售環節——蘭州市城關區定西路一支路蔬菜市場,在這里,強發成的“茄王”身價大增,以每斤4元的價格銷售,有些市場甚至達到4.5元。在這之前,“蔥擊波”的沖擊曾讓這個市場的菜價陷入“瘋狂”。
蘭州市公務員、教師工資一般只有兩三千元,茄子一斤就要4元。在這個市場,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市民都直喊菜價太高,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