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不光要看顯性負債,隱性負債也是一個天量數字
財經國家新聞網訊 國政府債務規模在相同發展類型國家中,債務水平較高。在政府債務內涵上,中外存在顯著差別,主要體現在中外政府在財政資金運用上。中國地方債務對土地財政依賴過重,對銀行信貸依賴過大,投資項目贏利較差。
中央政府顯性負債為6.75 萬億
在國債余額方面,2010 年年末,我國對內及對外國債余額為67548.11億元。如果采用歐盟關于國債余額占GDP 比重,即負債率不超過60%的標準來衡量,我國國債余額與GDP 的相對規模處于非常低的安全水平。
中央隱性負債:規模約為10.94 萬億左右
政府隱性債務包括政府負有擔保責任或者是再出現違約情況下政府不得不使用財政資金進行最后“兜底”的各類型債務。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些隱性債務會通過違約的方式實現顯性化,對銀行體系造成沖擊,所以仍然需要評估其對經濟的潛在威脅。根據這樣的定義,鐵道部負債、社保基金缺口、政策性銀行負債、國有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均為典型的政府隱性負債。
2010 年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3420 億元,2010 年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10555 億元,當年參保離退休人員6305萬人,當年全國65 歲以上老人約為1.2 萬億,如果實現“老有所養”的全民養老目標,當年養老保險支出將擴大1 倍以上,達2 萬億以上,當年養老保險虧空將超 8000 億。從人口結構比例看,當前我國的勞動人口比重已越過高峰期,養老保險基金償付壓力會越來越大;按當前預期平均壽命73 歲計,全國僅65 歲以上老人養老保險支出虧空靜態累計就達5.6 萬億以上;截止2010 年,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節余1.54 萬億,靜態缺口達4 萬億。鐵道部已明確披露,2010 年年末,鐵道部負債總額為18918 億;截止到2009 年年末,三大政策性商業銀行的債券發行量為45409.4 億,國外負債為711.80 億,兩者相加46121.2 億。
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時剝離不良資產規模為1.4 萬億元,按照銀監會公布的《2006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情況表》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68.61%的處置進度,還存在約4394.6 億元的債務尚未處理。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至少存在約4 萬億元缺口。這意味著我國隱性債務的總規模約為10.94 萬億左右。
地方政府顯性負債:規模達6.7 萬億
類似于中央政府債務的估算,地方政府的顯性負債包括了地方政府財政赤字以及各類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借債。
其次,2008 年中央推出4 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之后,伴隨各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瘋狂生長,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根據審計署2011 年發布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0 年底,全國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 億元,占全部地方負債62.62%。其中,以地方融資平臺為借款主體的資金量為31375.29 億元,占全部債務量的46.75%。
地方政府隱性負債:規模達4 萬億
地方政府隱性負債主要包括了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以及當債務人出現償債困難時,政府需要給予一定救助的債務。根據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截止2010 年年末,可劃歸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金額總計40065.4 億元,在整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中占到 37.38%。
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 億元,占62.62%;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23369.74 億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16695.66 億元,占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