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內外,歲月悠悠。
中安在線訊 日前第31屆香港金像獎上,劉德華、葉德嫻憑借影片《桃姐》奪得最佳男女主角。影片情節不似商業片的大起大落,近似紀錄片的寫實卻讓觀眾心中泛起陣陣漣漪。葉德嫻飾演的桃姐和劉德華飾演的羅杰沒有主仆之分,一段平凡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省城廬江路廣電廳宿舍,另一段主人與保姆的真情故事演繹了52年。保姆費廣霞今年90歲,像親人一樣照顧了“東家”三代人。如今費奶奶做不動了,年過八旬的“東家”聶克夫婦請老人留下來生活,親如一家。
52年,保姆照顧“東家”三代人
“費奶奶1960年到我們家,算算都52年了。 ”男主人聶老先生一口渾厚的男中音。記者剛坐定,費奶奶就從里屋出來,手里拿著針線。聶老說,冬天穿的襪子露了腳趾頭,本來準備扔了,費奶奶非得攔著,說縫縫補補還能穿。 “她眼睛不好,針穿不過,我要用放大鏡幫她穿。 ”
聶老請了保姆,專門服侍曾經是保姆的費奶奶,可老人閑不下來,還保持著過去的習慣。早晨6點起床煮豆漿,疊衣服。知道聶老先生夫妻倆心臟不好,每晚7點半定時提醒他們吃藥。
上世紀60年代,費奶奶開始在聶克家工作,接著照顧聶克的3個子女,后來又幫他們帶孫子。
費奶奶的房間有些特別,自己一張床,旁邊挨著擺了兩張小床。過去孩子們喜歡挨著她睡,她習慣每天把被單鋪好,盼著孩子們哪天過來。
整個大家庭都喊她奶奶
“剛到我們家時,我叫她小費;后來有了孩子,小孩叫她費阿姨;再后來有了孫子,一家人統一叫她費奶奶。 ”聶克是個攝影愛好者,他的鏡頭定格了家族中每一個孩子與費廣霞的合影,這些照片是費廣霞的珍寶。盯著照片,她自顧自念叨著,額頭上的皺紋隨著微笑舒展,“大孫子最皮,怕打針連學都不敢上,害我從四牌樓找到三孝口……”
每一張照片背面,她都標注了年代。 “1962年,逍遙津。 ”這是聶克一家與費廣霞最早的合影,鏡頭里大女兒張紅才9歲。 “姑娘比較安靜,兩個男孩特皮。 ”照片上的“姑娘”和“男孩”現在都到了退休的年紀,可在費廣霞眼中,他們還是孩子。
垂暮之年,主人保姆“顛倒”了
費廣霞早年喪夫,2年前兒子患食道癌去世。兒媳身體不好,靠低保度日,生活捉襟見肘。去年冬天,費廣霞謊稱到安慶的兒媳家過年,再也不愿回來。年后,聶克一家人驅車趕到安慶,費奶奶這才道出心里話,“我干不動了,你們也上了年紀,不給你們添負擔。 ”
看見費奶奶蝸居在一間簡陋小房里,聶老鼻子一酸,他想起1962年夏天,費廣霞突然咳血,到醫院一檢查是肺結核,聶克一再堅持,費光霞才同意就醫。 “她怕傳染給我們,硬是不肯回家,那時我們住筒子樓,她在公共廁所旁邊隔了間小房……她總是怕給我們添麻煩。 ”
上個月回到聶克家,費奶奶從被套里拿出2000元錢,說是生活費。聶老私下已經為費奶奶辦好了醫保和低保,但為了拒絕費奶奶的“生活費”,他說:“快收起來,你到老家沒生活保障,看病沒醫保,到時候還不是得我煩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