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訊 在平谷區黃松峪鄉白玉寺村有這么一對普通夫妻,妻子蔣支慧在一家小型毛衣廠上班,車禍中神經受到創傷的丈夫張學寶在村里當保潔員,說起蔣支慧的熱情與對丈夫的不離不棄,認識她的人都連聲稱贊。
今年39歲的蔣支慧來自山城重慶,1996年經人介紹嫁給了張學寶。婚后的小兩口雖不富裕但也甜蜜,然而8年前女兒剛出生后不久,一場車禍幾乎奪走了本該擁有的幸福。張學寶在車禍中頭部受傷嚴重,一只眼睛失明,智商也降到相當于10歲的小孩,只記得車禍前的事情,而對于車禍后的事情,則是很難記住。即便如此,蔣支慧在這8年間不離不棄,憑著堅強樂觀的信念支撐起了這個家。
“也想過離開,但是不能走啊”
2004年10月5日,是蔣支慧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天。那天早晨,丈夫在上班路上突發意外,當她趕到醫院,看到的是面目全非、昏迷不醒的丈夫。醫生說即使救活了,也有可能會成為植物人。為了照顧丈夫,蔣支慧毅然辭去工作,為每天守候在他的身邊。
“最艱難的就是剛開始的一年,但是在最危難的時刻,大家都幫了很大的忙,我很感動。也想過要離開,但是不能走啊。”
兩家人出錢出力,還自由組合排班,每四個人一組輪流伺候。除了給張學寶翻身活動外,還要緊盯著監視器,她丈夫的身體稍有變化,值班人員就得馬上通知醫生。
三個月后,張學寶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還是坐不起來,在他身體稍有好轉后,蔣支慧就開始強化他的肌體鍛煉,讓他多運動。在悉心的照顧下,張學寶奇跡般地可以行走了。
瘦弱的肩膀扛起一個家
張學寶出事時,他們的孩子才剛滿三個月。蔣支慧還沒來得及享受得子的喜悅,便開始為這個家奔波。每天早晨安頓好丈夫,趕著去上班。中午不回家,隨便吃些,就忙著干活。晚上下班后,急匆匆地回家照顧丈夫和孩子。
每天蔣支慧最多只能掙60元,一個月下來,工資也就1400多。這些錢全都用在丈夫和孩子身上,那時孩子才出生沒多久,也需要營養。苦也得過,蔣支慧將苦咽在肚子里,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
“上班的時候,我也會惦記他,經常用手機提醒他,不過有的時候我也忘了,于是他也就忘了。”“他現在脾氣可大了,不過對著他,你也生氣不起來啊。”蔣支慧說起家里的事,臉上仍滿是笑容,她的樂觀也感染了身邊的人。
欠債10多萬,痛并快樂著
經歷這次變故后,張學寶已變得面目皆非,智商低下,左眼被破碎骨頭扎斷了神經,失明了,三次住院讓蔣支慧欠下了10多萬元的外債。
為了償還外債,蔣支慧只好背著孩子,領著丈夫,四處找工作。做過生意,進過廠,回過老家,闖過城市,那些年的蔣支慧一直生活在風雨中。生活的艱難壓得她喘不過來氣,但她堅持要還清所有的外債。
“我把丈夫治病借來的錢都寫在了賬本上,并做出了歸還計劃。親戚朋友們知道我們家的情況,都沒逼著我還錢,然而我不能忘了大家的幫助啊,我一定要還清。”
去年,10萬元的外債終于全部還清了。張學寶的身體也得到了較好恢復,村里讓他當起了保潔員,除了拿低保,每個月也能掙450塊錢貼補家用。雖然只恢復到十幾歲孩子的智商,但基本生活能自理,還能做上簡單的飯菜。飯菜雖不可口,但蔣支慧很知足,因為這樣的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實在來之不易。
“這么多年來,我就是不想煩心事啊,馬上我們新農村的房子就建好了,我們也要搬進兩層的小洋樓了,170多平米呢。”蔣支慧聊起今后的生活,又露出了自己標志性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