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網訊 公益是近些年來的熱門詞匯,代表著愛與真誠,卻又在各種丑聞中深陷信任危機。身為有良知的企業(yè),如何通過公益事業(yè)回報社會,如果讓看似惶恐不安的公益真正溫暖人心,在傳統(tǒng)意義的“砸錢”流面前,我們究竟還能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愛?今年5月初,JJ比賽回訪山區(qū)兒童,用自己的行動給“人性化”公益添上了感人的一筆。
一同守護這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2011年7月JJ公益通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春蕾計劃”項目,向300名貧困的失學女童提供愛心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yè),讓這些來自云南、新疆、貴州三大地區(qū)的孩子重返校園。
自去年捐贈行動開始之后,JJ比賽就為受助的300名女童建立了資料檔案,詳實地記錄了她們家庭、學習、生活情況,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情況、各家庭的生活改善情況都一一在案。資金的分頭入戶,物資的落實到位,都是有據可查的,而在這樣對捐助資金、物資去向了如指掌的情況下,JJ比賽公益項目組堅持再訪校園,其目的只有一個:愛與關懷,是金錢和物資所不能取代的,做公益,就要腳踏實地!
在對云南迪慶第一中學為期兩天的訪問過程中,大家了解到這里的政府在公益事業(yè)方面非常用心,響應國家教育改革政策,以集中辦學的模式取代了曾經的“一師一校”的模式,印象中殘破不堪的小木屋被干凈大氣的教學樓取代,由于孩子家里住得遠,他們從前往返山路的求學方式,變成了統(tǒng)一化管理的住校模式。學校不再一校一師,老師們都按學科各執(zhí)其教,政府為孩子們提供了舒適的住宿條件和良好的師資環(huán)境。
對于物資上的捐贈落實,是易見的,拔地而起的教學樓、干凈整潔的宿舍、良好的師資條件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孩子們內心所需的關懷,是無可考據的,亦是無價的,不可由任何物資替代。
拿著捐贈書籍開心地坐在山上閱讀
這兩天的回訪中,大家和孩子們一同生活,一同上課,發(fā)現山區(qū)的孩子們就像沒有污染過的云朵一樣,那么純潔善良,那么容易快樂。在出訪前,JJ比賽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從發(fā)起“捐一本書獻一份愛”公益捐贈活動,收取了來自企業(yè)員工滿滿七箱的愛心書籍,隨后JJ比賽又精挑細選采購了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各類書籍共計1.6萬冊一并帶到了孩子們面前。拿到了書籍的孩子們甚至都迫不及待地找個角落立刻閱讀起來。對一本課外書的渴望,遠超過了同齡人對美食和玩具的追求。
如果說物資的匱乏威脅到了孩子們的健康與學習,那么書籍與信息的匱乏,則猶如真正的大山,阻隔了孩子們眺望世界的目光。而JJ比賽此行捐書行動,也是想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讓孩子們盡可能地擁有更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機會。
除了捐書行動外,JJ比賽還非常注重和孩子們的溝通和交流,員工們親自走訪學校,通過各種親切的交流,互動,讓她們不僅得物質上的幫助更感受到JJ員工們發(fā)自內心親切的關懷;和孩子們交換聯系方式,與她們保持書信往來,在書信中告訴她們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鼓勵她們多學知識擁有更多的夢想;和孩子們一同合影,沖洗出來之后給她們看到自己的笑臉,告訴她們有很多人真正地關注、關心著他們;JJ比賽在回訪中,還專門安排了人員為孩子們上畫畫課、音樂課,教她們跳自己沒有見過的舞蹈……
登門拜訪與孩子家長溝通對話
除此之外,JJ比賽公益項目組還翻山越嶺到孩子們的家中探訪,去了解學生們的家庭生活外,一方面給他們送去孩子們在學校時的生活中照片(由于孩子住校,一學期只能返家一次);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和家長們的聊天,讓他們意識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讓他們能真正支持孩子們的學習教育。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要斬斷讀書無用的觀念,不僅要從孩子們本身入手,更要從他們家庭入手。JJ比賽公益專題頁面:http://gongyi.jj.cn/
這種近距離的接觸,心對心的交流,是他們所真切需要的,卻是現在的公益事業(yè)中普遍缺失的。而這,正是每個有責任感、敢擔當的企業(yè)所應負起的責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我們的公益事業(yè)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從心智上、成長上、觀念上真正地讓孩子及其家庭受益,這或許是每一個熱心公益的人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