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菲律賓的微妙警告正在發揮漣漪效應。
“我們的香蕉都堆在廣州港爛掉,現在只能從印尼、泰國進口,然后再販賣到中國。”Sumitomo Corporation的經理Cuykeng于5月17日告訴本報記者。Sumitomo Corporation并不是唯一一家改變香蕉進口線路的對菲農業投資的日本公司。
促使他們改變的是5月9日中國質檢總局公布的《加強對進口菲律賓水果檢驗檢疫》通知。受此通知影響,1500箱菲律賓香蕉遭中方以含有有害生物為由無法入境。曾被稱為能賺“10億比索一個月”的菲律賓香蕉生意一落千丈,一周之內已經損失了約10億比索。
因此,該通知的出臺被菲方媒體解讀為“中國對菲律賓的經濟制裁”。有菲律賓媒體根據兩國2011年的經貿數據測算,如果中國進一步停止進口所有菲律賓商品,那么菲律賓將蒙受高達61億美元的損失。
簽證與報關收緊?
對菲律賓加強香蕉檢疫只是一個序曲。
“現在菲律賓來華的簽證變得非常難拿。”在華菲律賓人林女士抱怨說。她先生的三位客戶這周要飛來中國談生意,但花了整整三周才搞定中國簽證,遂導致生意蒙受損失。
“現在我們申請商務簽證需要提交銀行存款和公司資料,”林女士說,“中國大使館還會專門派人打電話來了解申請簽證的菲律賓人,你們的企業是怎么樣的,你所說的企業的實力是否真實。”
據林女士介紹,上述兩道手續都是最近兩周才增加的。“之前菲律賓人來辦理中國簽證只需要五天,而且能同時出飛機票,這些本來都是鐵板釘釘,可以算出來的。”她說。
除了來華辦理簽證的難度增加,菲律賓出口到中國的貨物也滯留在中國港口。“之前都是今天到貨,明天報關;現在變成了三天后才能報關,”菲律賓英偉公司的經理Carlito Lim說,“這三天的倉儲費都變成要自己承擔。”
“政治的東西不應該影響商業,”Carlito Lim在評論他對中方經濟措施的看法時說,“但中國方面的行為也可以說是工作需要,也許是湊巧,但突然這么一下子嚴格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會比較緊張。”
上述對菲經濟施壓的措施都波及到了該國的平民。波及面最廣的當屬香蕉“封殺令”。“菲律賓香蕉的生產基地現在都搬到了國外,菲律賓小農供應商普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Cuykeng不無感慨地說,“無辜的農民淪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抵制中國貨”不可行
隨著中國經濟施壓的影響持續發酵,菲律賓政府內部要求抵制中國貨進行反制的呼聲和要求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呼聲爭得不亦樂乎。
以菲律賓眾議院少數黨領導人丹尼羅·蘇亞雷斯和阿爾拜省省長Joey Salceda為首的部分菲律賓官員于5月11日向菲國會提出,通過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嚴格審查、向中國制造的產品施加懲罰性關稅等種種方式,“將中國產品擠出菲律賓市場”。
然而,在菲律賓經商的華人并不以為意。
“菲律賓低收入人口比較多,抵制中國貨會導致這部分人群的利益受損。”菲律賓中國華東聯誼總會秘書長王勇說。在他看來,“抵制中國貨”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事實上,尋求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政治議題帶來的經濟紛爭還是在菲律賓政府中占了主流。
“我們正在考慮各種調停建議,”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里基·卡蘭丹在5月16日的記者發布會上說,“有些商人提出愿意就該問題進行調停。他們擔心形勢惡化。他們表示相信兩國關系能得到維持。”
但值得注意的是,菲政府中還存在另一種聲音,即通過外交渠道獲得事實勝利。
據菲律賓媒體報道,議員阿雷斯科說:“菲律賓應展開持久的外交攻勢,迫使中國接受國際仲裁。”
中國可能繼續打出經濟牌
菲律賓政府內部不同聲音之間的此消彼長將影響中菲經貿往來的未來走勢。盡管菲律賓政府表示考慮“調停”,但尚未有跡象表明菲律賓的商界和政界就此事已經達成一致。
對于中方來說,菲律賓在爭議領土上屢禁不止的小動作被視為挑釁行為,“不斷推動事態升級”(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語),因此中國可能繼續打出經濟牌。
中菲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目前,中國是菲律賓第三大貿易伙伴,菲律賓則是中國在東盟的第六大貿易伙伴。2011年,菲律賓與中國的雙邊貿易突破了300億美元。四年后,該規模有望提高至600億美元,屆時中國將成為菲律賓最大的出口市場。
“隨著菲律賓經濟的發展,他們對中國資本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中方(今后)可以審視決定對菲資金的流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菲律賓問題研究員陳慶鴻說。他表示,中國打“經濟牌”的關鍵在于市場和投資兩方面。
“一般東南亞國家習慣于商業上和中國做伙伴,但安全上和美國做伙伴,”菲律賓Kaisa Heritage Fundation的董事曾星樺在談及他個人對目前事端的看法時說,“希望中國不要誤解菲律賓的意圖。”(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