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鄉,蒜農惜售、蒜商遲遲不愿入庫的對抗終于告一段落

大蒜穩于2.7元/斤生姜價格暴跌至七八毛錢
昨日,記者從山東省商務廳獲悉,今年以金鄉縣為中心的大蒜市場價格進入穩定期,蒜農銷售積極,蒜商前期入庫不積極的情況也得到扭轉。目前金鄉蒜農60%的大蒜已經出售,全縣80%以上的冷庫開始大量收購大蒜,入庫量已完成一半左右,最終大蒜以每斤2.7元的價格改寫“蒜你狠”的歷史。然而與此同時大宗食品生姜的價格卻呈現出暴跌態勢,面對每賣一車要虧本一千元的生姜,種植農戶擔憂,“豐收,不是個好消息。”
迅速上漲-高位震蕩-下滑企穩
大蒜價格坐了把過山車
此前,記者從金鄉縣大蒜交易市場獲悉,今年金鄉大蒜收獲面積接近70萬畝,同比減少6%。平均畝產量700千克,同比減少30%左右。總產量在5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35%左右。
據市場監測顯示,5月15日金鄉鮮蒜開始少量上市,價格為1.1元/斤左右(混級),折合干蒜為1.6元/斤左右;隨著干度的增加,大蒜價格逐步上漲,5月30日每斤大蒜價格為3.3至4.0元左右,6月5日每斤大蒜價格為3.7至4.0元左右(干度較好),6月10日每斤大蒜價格達到4.2至4.3元左右(已干透);從6月14日到7月中旬大蒜價格從每斤4.3元下滑至3元;7月13日到目前每斤大蒜價格一直處在2.4至3元之間震蕩。
不過昨日金鄉大蒜市場傳來交易十分活躍,入庫量逐步放大的信息。目前,今年大蒜市場價格呈現“迅速上漲——高位震蕩——下滑企穩”走勢。
已銷售大蒜占總量60%
蒜農每畝獲利1300元左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期大蒜入庫量逐步增大。山東省商務廳發布數據顯示,目前金鄉蒜農已售大蒜約占總產量的60%。記者從金鄉縣雞黍鎮蒜農處了解到,從7月中旬開始,大蒜入庫進度明顯加快。
從時間來看,從7月16日前后開始,蒜農逐步接受市場價格,開始出售手中的大蒜,大蒜市場逐步活躍。截至目前,該縣蒜農已銷售大蒜接近30萬噸,占總量的60%左右,較去年同期有所推遲。此外,前期大蒜價格在短時間內迅速攀升,造成蒜價直接升至高位,當時蒜農存在盼高價心理。儲存商普遍認為大蒜價格高,儲存風險大,持觀望態度。
6月初到7月中旬,國內外市場銷售不景氣、出口訂單明顯減少,加之出口利潤薄弱,出口企業收購不積極,從而造成市場交易平淡,導致當時儲存商、出口企業入庫不積極。
然而,隨著入庫最佳時間縮短大蒜儲存加快。目前,該縣80%以上的冷庫開始大量收購,截至目前已入庫在60至70萬噸(含老蒜),占全縣庫容量的一半左右;入庫時間比去年推遲了近10天,入庫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0至30萬噸。其中,金鄉縣華光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計劃收購12000噸,已收購5000噸;金鄉縣誠強貿易有限公司計劃收購1萬噸,已收購近8000噸;隨著入庫最佳時間的縮短,該縣大蒜加工出口企業或冷庫正加緊收購儲存,確保在最佳時間內完成收購數量。
從成本來看,今年每畝大蒜的生產成本在2500元左右,目前平均價格為2.7—2.8元/斤,每畝毛收入在3800—3900元,扣除種植成本,蒜農每畝純收入在1300—1400元之間。
建設國家級大蒜信息平臺
從去年“蒜你狠”到今年“不算狠”的過渡期間內,記者了解到,大蒜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蒜農的收入,建設國家級大蒜信息平臺,逐步實現大蒜信息公開化,暢通產區和銷區大蒜信息交流渠道,杜絕因信息失實而導致價格暴漲暴跌,才能穩定蒜農的收入,保障大蒜市場穩定運行。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還建議有必要建立大蒜風險防范基金,在冷藏密集區設立儲備庫,調節市場價格,防范價格過低傷農現象發生。將大蒜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和國家農產品加工示范工程項目,破解大蒜醫藥、大蒜保健等科技難題,延長大蒜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出口創匯。
目前,金鄉正在努力建設國家級大蒜信息平臺,暢通產區和銷區的大蒜信息交流渠道。同時將加強市場監測,定期收集公開大蒜信息,避免因信息的不透明、不公開、不對稱及信息的失實而導致的蒜價暴漲暴跌,從而保障金鄉大蒜市場穩定運行。記者張卓冉
鮮速遞
姜農每賣一車虧一千元
45歲的于建柱站在姜地邊,一眼望過去,翠綠的一片,他家的生姜長勢良好,土地之下,就是嫩黃的生姜塊莖。這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新軍屯鎮塔侯村的姜農,今年4月份播下10畝地的種姜,10月初,他將迎來豐收。可是,豐收好像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去年的生姜,還積壓著。2011年一度價格瘋漲的“姜你軍”,收購價曾超過4元/斤。今年,生姜價格出人意料地暴跌。據新軍屯鎮的姜農反映,目前,生姜的收購價一斤只有七八毛錢。去年的老姜還沒賣完,今年的新姜又快收獲了,于建柱的心里,滿是焦急。
根據監測的數據顯示,2010年7月14日到8月15日,全國生姜價格連漲33天,至6.57元/斤,累計漲幅達18.2%。從省區市來看,超過九成的省區市生姜價格出現上漲,其中海南漲幅居首,達36.7%,天津、陜西、貴州、山西的漲幅較為明顯,分別為24.2%、20.2%、17.0%、16.4%。而在零售市場上,生姜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深圳超市里的生姜賣到9元/斤,南京賣到8元/斤,浙江紹興的新聞報道顯示,生姜的價格快賣得跟豬肉差不多了。就在全國生姜銷售形勢的刺激下,于建柱在新軍屯投資建起了洗姜廠。
經過2010年到2011年的紅火走勢,新軍屯鎮的姜農們都自信滿滿。據于建柱介紹,他們塔侯村里一共170戶,一共1000畝地,有80%的農戶都種了生姜。“有的人家,2011年開春種了70畝姜,就等著當年秋天能有好收成,賣個好價錢。”
誰也沒有想到,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生姜的價格一路走跌。“姜你軍威風不再”、“姜你軍敗走”成為各地新聞標題。2011年4月,新華社就發文稱,“監測數據顯示,2月5日以來,全國生姜價格整體呈現降勢,截至4月3日的累計降幅為11.2%,目前已回落至去年4月初的水平。分地區來看,超過九成省區市的生姜價格下降,其中北京、山東、上海的降幅居前,分別為32.7%、24.0%、22.3%。”
2011年夏天,生姜價格恢復到瘋漲前的正常水平,穩定在2元/斤。而隨著2011年秋天新姜上市開始,一直到現在,“姜你軍”反“被姜軍”,價格像坐了過山車一樣,一路走低。生姜的價格從最高接近10元/斤,到現在還不到1元/斤。
于建柱算是比較幸運的,由于建起了洗姜廠,他2011年種的姜并不多,也就10畝左右,所以積存下來的老姜沒有那些種姜大戶多。
“是不多,但窖里也有8萬斤”,于建柱前幾天拉了一車到北京的新發地市場賣,但是價格慘不忍睹,“七八毛錢一斤,我從村里收也就是這個價錢,真是賠錢啊!”
一斤姜,到底要賣多少錢,才算是掙錢?于建柱心里的賬,清清楚楚。
種姜的成本,首先是種子。生姜的價格貴,姜種的價格就跟著貴起來。姜種要從生姜中挑選品相好的、沒有疾病的,所以要比市面上生姜的價格貴一點兒,一般是每斤姜種要比生姜貴幾毛錢。每畝大概需要800斤姜種,在中高位收購姜種時,成本就需要2000多元。
然后是化肥的錢,一畝生姜地,需要的化肥錢大概就接近2000元。此外,還有人工費、電費、農藥的錢,這些加在一起,一畝姜的成本,保守估算,要達到4000元到5000元。一畝地能出產多少姜呢?一般情況下,可以出產7000斤到8000斤姜。
“這樣說來,如果一斤姜只賣七八毛錢,那都跟成本不相上下了,種的還有什么意義?”
在生姜價格下跌以后,廣東的商人們再也沒有出現過。于建柱還是像往常那樣,把生姜送到新發地批發市場。
“送去新發地,來回的運輸成本大概是1000元,完了還有批發市場的入場費。如果只能賣七八毛錢一斤,那我這一車的運輸費就全賠進去了。一車姜,賠1000元錢。”
在于建柱洗姜廠的小倉庫里,堆了幾百斤姜,這都是他新洗出來的,因為積壓,有些姜已經開始發芽。
“發芽倒沒事,生姜發點兒芽還能吃,就看最近能不能賣出去了”,看著發芽的生姜,于建柱很矛盾,現在賣,就是虧本買賣,再不賣,要等到什么時候?地里的新姜眼看也要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