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下載的“免費午餐”恐怕要終結了!近日有報道稱,明年初包括環球、索尼、華納在內的幾大國際唱片公司,將聯合國內的酷狗、酷我、百度、QQ音樂等網站,試水采取付費下載,付費用戶可以獲得媲美CD水平的高品質音樂(無損音樂)。音樂平臺會陸續關閉免費下載功能,變為有償服務。對于這樣“顛覆性”的變革,業內人士都看法不一,而網友們的意見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直呼“搶錢”。
提議
明年1月 取消網絡免費下載
“網絡下載音樂將收費”的傳聞也已經傳了好幾年,但遲遲沒有實施。而在今年10月,首個倡導正版音樂付費制度的谷歌中國音樂搜索正式關閉,國內的數字音樂平臺一直生存艱難。
近日,隨著國內幾大唱片公司攜手幾大網站采取從未有過的集體行動,似乎預示著這個傳聞將變為現實。而蝦米網CEO王皓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多個音樂平臺將嘗試采取音樂下載收費包月制度,“預計明年1月份,大家會一起推。”王皓還表示,只要有5%的用戶愿意付費,不管包月,還是單曲下載,在線音樂就有希望收回成本。
如今,當免費音樂這顆音樂人眼中毒瘤可能要被摘除消息傳來,唱片業、網絡音樂提供平臺、聽眾,反應不一。其實,國內早已經有付費下載的模式,如QQ音樂平臺的綠鉆制度、酷狗用戶的會員制度等,但都是網友可自主選擇是否付費。如果在突然間完全取消免費音樂下載,對于已經享用多年“免費午餐”的網友,真可謂是個晴天霹靂。
擔憂
收費落差 恐造成行業壟斷
立音國際宣傳企劃趙程認為,推行網絡下載音樂收費,對正版音樂固然有很大的好處,但也有全網推廣受限制的弊端。“大的唱片公司藝人很多,歌曲版權超過上千首,推行下載收費利潤非常高。但對于超出宣傳期的藝人音樂就只能在指定音樂網站進行下載和試聽,這樣就對個別藝人的宣傳市場有一定的落差。”
趙程解釋道:“比如某網站收購了某唱片公司的所有版權,那么新歌上線以后全網試聽時間是有限制的,到了期限其他網站必須撤下,只能由這家網站獨家進行付費下載,而其他小的音樂網站就會受到沖擊,只能勉強做試聽,下載服務是不能做的。這樣一不小心,便會淪為行業壟斷。”
網友拆招>>>包一個月幾年聽夠
有調查顯示,90%以上的用戶認為目前國內音樂下載付費的方式不合理也不可行。付費下載消息剛出,不少網友已經見招拆招,想出各種“吃免費餐”的攻略。
◆對策一:買個硬盤囤音樂
這是很多網友看到該新聞后第一反應,囤貨。好聽的音樂,找個硬盤備份,好電影也是。將來朋友們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硬盤。
◆對策二:包一個月,聽幾年
有網友的對策是:包月下載也可以,花20塊錢包一個月,我這一個月瘋狂下載,一天下1000首,一個月就是3萬首,接下來幾年再下一次。
◆對策三:以不變應萬變
有網友認為,“包月制度”真的實行了,肯定有趨利的商家,替下載者想出對策。目前中國的法律還做不到用戶網絡下載了幾首音樂被判罰幾萬、幾十萬元的事。
網友意見
@yan色鮮:交了網費還得交音樂下載費用,這網絡都被完全壟斷啦?交了網費,有時網絡還不穩定,要是再來個下載音樂要收費,再來個普通版和高清版的,那我們得花多少錢在下載音樂上啊?
@越粗狂心越細:這不是遏制打工仔聽歌的權利嗎?雖然說這樣保護音樂人的利益,但我是絕對不會花這錢。
@宅內壺:是不是以后寬帶的費用僅僅是接通網絡,而所有的網絡服務都要付費?
@向日葵沒有眼淚:
下首歌也收費,我再也不相信網絡資源共享了!
本土音樂人: “權責利”需要透明
成都本土音樂人、華宇春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閆宇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從長遠來看網絡下載音樂收費利大于弊,“音樂版權可以得到保護,而且還能激起音樂人的創作激情。”
不過,閆宇也直言,法律法規的出臺在整個音樂收費下載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眼下這方面還是空白,“這需要完整、透明、公開、系統、嚴謹的一套收費制度,比如收費單位是以流量、以曲目量還是以網站會員制來收費?收來的費用與版權方、創作人、唱片
公司、歌手等之間怎么樣分成?歌曲在網站的下載量數據如何公示等諸多問題。”閆宇直言,唱片已經成為歌手的附屬品,歌手也是靠商業演出來賺錢。如果真的推行收費,歌手發行歌曲 傳播力度勢必會受到影響。
音樂人小柯則明確表示,這個下載費不應是網友買單,應該是音樂互聯網站,“互聯網的精神是分享,網站靠分享他人音樂左手引來網友、右手引來廣告客戶,被收費者應該是音樂互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