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網訊 省科技廳與長順縣、劍河縣展開“廳縣聯動”,集成科技資源,打造特色產業,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特色和發展重點來合理配置科技資源,讓科技真正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助力。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重點在基層,基層科技管理部門肩負著科技成果在基層轉化推廣應用的重要職能。全省科技大會提出,通過實施“八大科技工程、六大科技行動計劃”,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作為完善創新體系和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只有讓縣級科技部門“有位有為”,方能夯實基礎,營造出充滿活力的區域發展態勢。
長順:生態產業綠化120公里石漠化帶
本報訊為強化科技支撐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省科技廳日前與長順縣決定,集成資源,將長順縣打造成為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試驗田”。
牧草、綠皮蛋雞、山羊、核桃、鵝……在長順縣石漠化核心地帶,5名科技特派員群體通過示范和技術服務帶動和幫助當地的產業發展和村民致富,“一品為主、多品共生,種養結合、長短互補”的“長順科技特派員生態產業模式”已經初具規模,扶貧開發與石漠化地區生態修復得到同步推進。
長順縣石漠化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77.94%,是典型的石漠化重災區,據了解,長順縣目前已將120公里石漠化帶治理及核心產業發展作為該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省科技廳將通過我省一市三州整體推進科技特派員重大專項等載體給予長順傾斜支持,并大力支持農科院科研團隊在長順實施的各個項目,共同做好長順縣120公里石漠化生態產業。集成生態移民等新的經驗作法后,凝練提出貴州省石漠化治理典型示范。
同時,省科技廳還將支持長順推動“七彩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商品化、品牌化發展,解決核桃種植中普遍存在的掛果率高、座果率低的技術問題;幫助長順縣開展高嶺土資源量及品位等方面科學研究,提出高嶺土資源合理開發規劃;并擬定省科技廳與長順縣全面科技合作協議,研究提出廳縣合作重點領域及方向,確定合作長效機制。
劍河:特色藥材領軍優勢產業培育
本報訊2011年全省科技大會后,在全省第一家恢復單設的縣級科技管理部門的劍河縣日前與省科技廳就以科技支撐縣域特色產業達成共識。雙方將加強集成聯動,整合雙方技術、信息、資金、項目資源,爭取國家支持共同推動劍河縣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劍河縣位于黔東南州中部,是一個以苗侗為主的少數民族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科技創新工作,清醒認識到越是貧困落后越需要科技支撐。縣科技局立足全縣資源優勢,切實履行職責,多方整合創新資源,在鉤藤種植方面進行了探索,成功破解了鉤藤苗木繁殖難題,建立起了全省最大的鉤藤苗木繁殖基地。早在明代末年開始,伴隨著清水江木材貿易的興起,劍河鉤藤作為一種有名的中藥材開始在中原地區廣為人知。目前,劍河鉤藤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評審,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受到國家保護。
據介紹,省科技廳將組織相關專家就清水江水產養殖過程中產業規劃、魚料、飼料、水域保護等科學問題進行研究,推動劍河縣水產養殖業科學、快速、高效發展。同時,深化鉤藤理化指標研究,爭取生產批件,開拓鉤藤產品應用市場。
為推動科技特派員創業,省科技廳將于劍河縣進一步細分科技特派員群,延長科技特派員創業鏈,推動劍河縣科技特派員工作集群化、專業化發展,支持科技特派員創業。
此外,省科技廳將支持劍河縣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推動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用發揮。雙方將加強集成聯動,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共同爭取國家支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