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學生莉莉
受室友干擾4人宿舍住5人
“我尊重同學的性取向,但是同住一個宿舍,她們的異常行為已經干擾到了我的生活,也破壞了整個宿舍的和諧。”談起大學宿舍里的一對同性戀室友,廣東某文科類高校的大三女生莉莉向記者大吐苦水說。
莉莉告訴記者,她們宿舍原住四個人,但自從室友Banny與同班女同學阿A相戀后,阿A就公然地搬進了莉莉她們的宿舍,和Banny睡在一起。莉莉說,“我和Banny的床鋪剛好相鄰,而且宿舍的設計是,兩個床鋪用同一個床板相連,因此晚上Banny和阿A在床上的動靜,都影響了我的睡眠。”這樣的情況,莉莉足足忍受了一年,但后來因為經常在半夜驚醒而失眠,因此莉莉向Banny提出交涉。“Banny不太愿意搬離宿舍,學校也不允許學生外出租房,因此我和其他室友只能默默忍受了。”莉莉告訴記者,“雖然現在Banny和阿A在宿舍的行為有所收斂,但還是時不時有些過于親密的舉動,令其他室友很不自在。”
網站調查
廣州同性戀群體 學生占12%
華南地區較為知名的“同志”社交網站——“廣同網”于2009年發起了對1000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廣州同性戀群體中,在校學生占12%。
“廣同網”的站長助理李小米告訴記者,網站從1999年開始組織線下活動,“但事實上,活動的參與者永遠只能是少數人,效果和效率都有限,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傾向于網絡上的交流”。
高校心理教師:要對假同性戀及早疏導
廣州某高校一位心理輔導老師告訴記者,同性戀的產生與遺傳、激素等各種原因有關,是人性的一種自然流露,并非內心的扭曲,她認為這種個性化情感的發展應該得到尊重。
“但有一些大學生可能并不是真的同性戀,在青春期發育過程中,情感無處寄托就可能產生‘假性同性戀’。比如有些從小比較戀母的女孩子突然離開家來到大學,就可能把某種戀母情節寄托在一個比較要好的女同學身上。”該老師說,這種時候就有可能走入誤區,懷疑自己有喜歡同性的傾向。不過,一般通過恰當的心理輔導就可以確定是否是真正的同性戀,進行一定疏導,就可解決這種苦惱。
★志愿者知心建議
1 坦然向家人表達
有性取向困惑的學生,可試探性地與家人談起關于同性戀的話題,坦承自己。只要能夠正確地與家人溝通,最終會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幫助。
2 不給自己貼“標簽”
志愿者表示,部分同性戀朋友會把自己生活中的許多挫折歸咎于自己的性取向,比如人際關系、感情問題,但其實年輕人的感情相對不穩定的,遇到挫折也是在所難免。有類似情感困惑的朋友,應多與人交流,不要給自己貼上特殊“標簽”。
3 社會勿“另眼相看”
“其實同性戀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希望社會多了解、理解。”某志愿者對記者說,“把他們看成普通人的一種就好。”
★花邊新聞
有關同性戀
1 同性戀影片
在2005年,電影《斷臂山》中講述了兩個美國牛仔相愛,卻迫于社會壓力結婚生子的故事,影片被譽為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同性戀題材電影,至今“斷臂山”已成為同性戀群體的專用別稱。而在我國,近年來《春光乍泄》、《刺青》、《花吃了那女孩》等同性戀影片的推出,引發了公眾對同性戀問題的熱議。
2 同性戀稱謂
按照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將男同性戀者稱為同志、Gay、斷背,女同性戀者稱為拉拉、Les。
3 同性戀標志
同性戀群體的標識主要有彩虹旗、粉紅三角形、黑色三角形等。作為認出彼此的標志,通常同性戀在裝扮上也具有很多特點:佩戴耳環(通常是男右女左)、同性戀手鐲,穿著鮮艷或獨特色彩的衣服,特別是粉紅色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