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頸椎痛。李建偉說,穿上高跟鞋后,人體負重增加,骨盆前傾,腰部后仰。腰部過度后伸導致背肌收縮繃緊,腰椎小關節處于緊張狀態,長期下去,腰背肌就會發生勞損。腰部疼痛,大多早上輕晚上重,勞累后、天陰時癥狀明顯,用手捶擊可好轉。癥狀持續一段時間能減輕,但常常再次發作,重者成為腰椎增生。進一步發展,就會影響頸椎,導致脖子、肩膀等處血液循環不暢,出現疼痛、酸麻癥狀。
腳踝、膝關節炎。“走路,主要靠腳趾尖向前移動,高跟鞋無疑加劇了小腿肌肉的收縮。實踐證明,長時間腿部的緊張狀態會導致腿部肌腱縮短,進而傷害保持人體平衡的腳踝。踝關節的穩定性變弱,進一步便會影響膝關節。膝關節壓力增大,會傷害髕骨,髕骨產生變形,從而引發膝關節炎。在骨科門診中常能遇見因穿高跟鞋不當導致踝、膝關節炎的病例。
足趾受傷。長期穿高跟鞋會導致指頭受傷。李建偉說,由于趾骨關節的骨頭向內側凸出,長時間穿尖頭高跟鞋會使前足骨骼受壓,影響拇指部位的肌肉,導致拇指沿著其余腳趾方向移動。如果女性穿高跟鞋,再加上鞋子比較小,更容易誘發足部腳趾擠壓出現拇指或小指變形的現象。
C 12歲以下禁穿高跟鞋
現在有些小學生跳舞時,需要穿后跟有些高度的鞋子。這對孩子到底有沒有危害呢?
11歲的朵朵每周練習跳舞,都要穿半高跟的舞鞋。朵朵媽媽看到這個報道后,覺得對孩子成長有影響,但又不能不讓孩子穿,為此她十分糾結。李建偉說,12歲以下的女孩平時禁止穿高跟鞋,偶爾表演穿穿不要緊,經常穿會傷害脊椎和膝蓋。因為孩子的骨頭還未發育完全,繼續生長的過程中,來自外部的壓力經常刺激沒有閉合的骨骼,就會造成隱患。
D高跟鞋,7厘米是健康標準
正常情況下,穿多高的鞋子適合大部分人呢?李建偉建議,高跟鞋的“健康標準”是在7厘米以下,如果超過7厘米就成了雙腳的“刑具”。
美國專家就高跟鞋對膝關節的影響做過研究。研究對象為20位健康女性,平均年齡34.9歲,平均身高1.62米,平均體重59.1公斤。每位受試者選擇一雙高跟鞋,鞋跟高度高于7厘米。分別測量赤腳、穿高跟鞋行走時雙側膝關節的扭力,其數值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結果表明,穿高跟鞋對膝關節的扭力比赤腳行走高30%。如果將鞋跟的高度降低些,膝關節的扭力也減少一些。高度降到7厘米,扭力消失最大。因此,對于普通人來說,低于7厘米的鞋跟相對比較安全。
李建偉說,為減少長期穿高跟鞋對腳部的傷害,可在腳前掌或腳跟等受壓處做個軟鞋墊,減少腳底所承受的壓力。鞋跟也不宜太小,否則難以穩定地支撐體重且容易崴腳。鞋頭要寬松些,讓腳掌及腳趾多點空間。另外,穿高跟鞋走路時,姿勢要正確,腳尖往前伸直,臀部夾緊,上半身挺直。這樣可以避免壓力分布不均,從而改善腿部、足部浮腫的現象,促進血液循環。
李建偉說,穿高跟鞋要注意場合,平時擠車或遇到不平整的馬路時,不穿或不走。也不宜疾走快跑,更不能上山爬坡。避免總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防止腳部同一處經常受到擠壓。此外,穿高跟鞋要注意休息,白領們不妨在辦公室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與高跟鞋交替著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