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溫熱的漢堡認定為熱加工,確實不太嚴謹。”歐志明介紹,抽檢的漢堡大腸菌群值是230MPN/100g,按照熱加工的標準明顯超標。但漢堡里面夾帶生菜,生菜不經高溫殺菌,另外沙拉醬也不經高溫。而執法部門在檢測時會將漢堡里的物質攪碎,一定程度影響大腸桿菌的含量。
長沙市衛生局將此事匯報至省衛生廳,并咨詢了省疾控中心的相關專家,這也是臨時將肯德基撤出不合格名單的原因。
困局
小小漢堡,沒有結束的尷尬
然而,雖然暫時將肯德基的漢堡從不合格名單里撤銷,衛生監管部門認為此事并沒有結束。
衛生部門會要求肯德基提交企業標準,暫時沒有國家的技術標準不代表無法對企業進行監督。同時歐志明也表示,洋快餐進入國內多年,行政執法部門居然沒有技術標準來監管一個小小的漢堡,也說明了技術標準的滯后性,值得反思。
“除了漢堡,還有鮮榨果汁執法難也是因為沒有技術標準。”歐志明介紹,目前只有對預包裝食品的衛生標準,鮮榨果汁不適用,因此衛生監測大腸桿菌時,這個數據也只能是判斷果汁里含有多少個細菌數量,而不能作為行政執法的依據。
長沙市衛生部門表示,將會把這些執法困局向上匯報,爭取“執法中不受尷尬”。
建議
社會學家:
檢測洋快餐
可用“拿來主義”
不止是漢堡,2010年,麥當勞麥樂雞中被爆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對苯二酚”,曾引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視,最終檢測結果是“特丁基對苯二酚”未超標,但“聚二甲基硅氧烷”則因無相關標準暫無法檢測。
“由于國內現行食品安全檢測環節還存在不少漏洞,才導致了這些問題的存在。”省社會科學院副巡視員、社會學家方向新認為,外企進入中國多年,食品監管部門對漢堡沒有檢測標準值得深思,“在國外對這些企業都有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就算是抄襲也早就抄過來了。”
方向新表示,個別食品之前沒有標準的就應該盡快建立起標準體系,監管部門不能有托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