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4月21日,北京在友誼醫院正式啟用“京醫通”卡,該卡面向北京非醫保人群和外地來京患者發行,年內至少覆蓋4家醫療機構,未來將推廣至市屬22家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取代醫院“各自為政”的就診卡。據估算,“京醫通”卡實施后,將有40%的門診患者獲益。
據了解,近5年來,北京醫療機構每年要為大約5000萬人次外地患者提供服務。非醫保人群和外地患者到醫院看病,需先辦理一張就診卡,之后的各就診環節都要到專門窗口排隊繳費。而且,各醫院的就診卡不能通用,很不方便。
“京醫通”卡是具有“電子錢包”功能的實名制IC就診卡,可充值并劃卡繳費。通過“京醫通”系統,患者可在完成診療服務后直接劃價付費。如卡內余額充足,醫生可在開處方、檢查化驗單時,根據患者意愿即時現場劃價結算。如余額不足,患者可在醫院的收費窗口進行充值,也可自助完成充值、查詢、繳費等服務。此外,使用“京醫通”卡的患者通過網上預約掛號平臺或電話預約成功后,可直接到預約的醫院科室分診就診,不需要再排隊取號,掛號費就診后結算。
除方便患者就醫外,“京醫通”卡內存儲的患者就診信息、基礎病情信息,有助于醫生分析疾病過程,及時掌握和控制傳染病疫情,未來可通過身份識別與電子健康檔案關聯,實現外地患者基礎病情異地查詢。
據介紹,今年年內“京醫通”卡還將在北京同仁醫院、首都兒研所和朝陽醫院等市屬醫院實施。北京市醫院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京醫通”卡和為本市參加醫保人員發放的“社保卡”,將共同構成北京就診“一卡通”體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