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難治之癥,一旦有人患了癌癥,不但會給自己,還會給家人、朋友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往往伴隨治療全過程。大家的關懷、照顧和鼓勵是癌癥患者與病魔進行斗爭的勇氣的源泉,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關懷與照顧必須適度,必須以病人能夠接受的式進行,必須以有利于幫助患者康復為目標。有時候關懷照顧過度或者關懷方式欠妥,往往會帶來相反的結果,對病人有害無益。
不要過度擔心所有事包辦
過于無微不至,甚至連擠牙膏、擰毛巾這些小事都包辦,生怕累著患者。這樣極易使患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廢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給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和麻煩,從而喪失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患者經過放化療等治療后體力較差,往往會對別人的幫助產生依賴心理,放棄活動和鍛煉的機會。
探望切忌過頻,顯露憐憫
過于頻繁的探視。有時可以看到一位癌癥患者住院后,家人、親戚、朋友、同事、老同學紛紛前來探視。這會影響患者休息,同時也會給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壓力,認為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在探視患者時在其面前表現出明顯的憐憫與同情,甚至和患者一起掉眼淚,與其交談時則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對視,顧左右而言他。這些都會使患者感到悲傷、孤獨和壓抑,由此而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癌癥護理的重點,有時候關懷照顧過度或者關懷方式欠妥,往往會帶來相反的結果,對病人有害無益。因此小編告訴你癌癥家庭護理五步走:
1 發現癌癥 積極治療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生命規律。家庭成員若發現患有癌癥,切莫驚慌失措,痛哭流涕,應積極向多家醫院咨詢、檢查。一旦確診應立即尋找治療手段。根據病情、病人身體狀況和家庭經濟情況,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減少病人的痛苦,延長病人的生命。
2 穩定情緒 堅定信心
病人的情緒影響腫瘤的發展和預后,不良的情緒,惡劣的心情會加重病情。應調動家庭所有的親戚、朋友為病人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和幫助。家庭環境可以增強癌癥病人的抗病能力 [2] 。讓家庭的溫暖驅趕病人產生的失落感和孤獨感。
3 住院治療 做好陪護
不管是手術治療還是放化療治療,都要住院。筆者認為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隱瞞真實病情。如果確實瞞不住病人,應同病人說明癌癥是目前的常見疾病,得了癌癥并不可怕,然后向病人詳細講解治療計劃,治療的配合,用藥的反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解決的辦法,讓病人有思想準備,積極治療癌癥,為病人共同分擔痛苦。做好病人的皮膚、口腔等生活護理。注意讓病人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切忌進食過熱、粗糙及辛辣食物。對有嘔吐者,靈活掌握進食時間,可在嘔吐間歇多飲清水,避免油膩食物,確保病人的能量補充。
4 院后指導 后續治療
出院后應按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定期放化療,出現問題隨時電話或及時去醫院檢查。并防止病人患感冒, 生氣上火,情緒波動,盡量滿足病人的各種需求,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病人壽命。讓病人能在快樂中度過自己的一生。家庭是他(她)最大的堅強后盾和保障,因此家庭護理工作不容忽視。
5 參加活動 提高價值
鼓勵病人參加社會活動,如癌癥病人俱樂部或結交一些恢復好,對疾病樂觀,積極戰勝癌癥的病人一起鍛煉身體,一起談論治病經驗體會,身體允許時可鼓勵病人做有益的事情,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務或參加一定量的工作,使病人感到生命的價值,提高生存信心,讓癌癥病人體驗到家庭護理的溫暖。
隔斷社會,限制活動范圍倍感遺棄
隔斷患者與社會的聯系,如過于嚴格地限制別人探視,限制患者看書學習,甚至禁止讀報紙、看電視,縮小其活動范圍等等。這樣做的后果是使病人的孤獨感更加強烈,甚至會產生被社會遺棄的感覺,也不利于患者轉移注意力,緩解精神上的壓力。
切忌過度放縱,消極生存
生活上過度放縱或限制,有的家屬不管有無科學依據,限制患者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甚至連正常夫妻生活的權利也被剝奪。有的家屬認為反正患者活不久了,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想抽煙就抽,想喝酒就喝,想吃什么盡量滿足等等。殊不知他們的病大多是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這樣不利于疾病的治療、身體的康復,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和精神心理上的障礙。
實際上,如果癌癥患者不是病情特別嚴重,如果不是處于手術、放化療等特殊治療時間段,需要適當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等情況,完全沒有必要過度限制他們的正;顒。應鼓勵、監督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讓癌癥患者及時進行適當的運動和鍛煉,循序進增強體質、對抗疾病。鼓勵他們適當參加社會活動,有益于他們的康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