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認為,與中介有合作的學校比較容易錄取,而不在乎學校排名如何。
資深留美專家張恒瑞告訴早報記者,問題在于,并非所有號稱自己有合作大學的中介與大學真正存在合作關系,甚至根本沒有,“更糟糕的是,中介會不斷轉包,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
張恒瑞舉例稱,比如A中介有真正的合作代理關系,B、C、D、E、F等中介都沒有,A中介會說把留學案子交給他們,由A中介來操作,“但實際不會,因為客戶都會跑到A那邊。”現實情況是,很多中介沒有代理關系,而是依靠一些跑單幫的個人代理,這些人在美國生活多年,與某個美國大學關系較好,就可能與該大學簽署特殊代理協議,然后來中國推銷這種代理權,讓中介將學生轉給個人,然后個人再轉給學校。
“所以很多的案子最后出那么多問題就是因為層層轉包,這些公司為什么有這些亂象,就是從這邊衍生的……而學生從頭到尾是不知情的。”張恒瑞表示,層層轉包會形成骨牌效應,只要中間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整個鏈條就垮了。
據張恒瑞介紹,在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很少會存在上述與中介簽約的情況,主要還是排名100名后的私立大學,那些排名在200名后的私立大學就更愿意支付傭金給中國留學中介,以帶來更多的學生,通常美國大學支付的傭金在500至1500美元不等,這些傭金還會被各個代理一層層抽取。
至于學生方面給中介的中介費,張恒瑞表示,目前市場上普遍的價格是:前100名的28000元,50至100名的35000元至42000元左右,前50名的48000元到1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向中介支付傭金的美國大學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美國大學升學顧問協會(NACAC)主席吉姆·米勒告訴早報記者,美國四年制大學中約有10%~15%的大學與中國中介存在傭金利益關系,包括正規中介、非正規以及個人代理等,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中。
此外,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忽悠”學生的中介機構,就是提前數年招攬學生簽署合同,賺取高額的中介費,但卻沒有做太多的輔導工作。一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早報記者,有些留學中介推出了所謂的“早期鳥”留學計劃,提前兩三年與學生簽訂高額的協議,但這兩三年內能做的無非就是準備語言考試等,且中途不能退費,除非學生不出國才可以,這曾引發多起糾紛。
美擬明年議監管海外招生
雖然有十分之一的美國大學與中介存在合作關系,但早報記者隨機選取了數所排名靠后以及在中國學生中有著“爛校”稱號的大學(即很容易獲得offer的大學和中介喜歡推薦的學校),沒有一所大學宣稱與中介有合作關系,都表明自己是獨立招生。
布魯門托指出,現在美國國內越來越關注一些不合資質的中介,這些中介將學生送去并不適合他們的學校,并表示目前NACAC已經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考慮出臺措施禁止美國大學在招收國際學生時,向海外中介支付費用,而這個行為本身在美國國內是禁止的。
布魯門托稱,海外中介事實上是兩頭收費,一邊向學生收取中介費,另一邊則是接受來自美國大學的傭金。
米勒解釋說,按照美國的法律,收取傭金是違法的,但這只適用于美國國內招生,而這給大學留下了鉆空子的機會。“我們正打算出臺措施來規范或者監管海外招生。”米勒透露,預計在2013年NACAC將會舉行會議討論上述問題。
留學中介在操作程序上不符合規范的,不止收取傭金,還包括偽造各類文件等。前述中介人士告訴早報記者,通常中介會替學生準備好各類文書等材料,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書寫。
該說法得到了米勒的證實。米勒舉例道,一些中介會替學生寫好個人陳述等,而這屬于欺詐,因為原本要求是學生本人寫,還有一些中介會偽造學校的材料,例如成績單等,甚至要求學生多繳納一筆根本不存在的費用,并聲稱是美國大學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