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彥做外包一時忙碌一時清閑,空下來時他便在自己的 windows智能手機上“DIY”了一個程序——“云詞”。
60后男人愛自己動手,于是凳子壞了自己釘;
80后男人愛自己動手,于是創造了各種軟件
云詞火了 卻沒想到用它賺錢
時隔3年,盧彥仍覺得那是一次充滿戲劇性的嘗試。“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完全為了個人興趣,從沒想過將它做成產品去推廣。”
大功告成之后,朋友和工作伙伴很快發現盧彥有點“古怪”:手機鈴聲頻繁響起,無論工作、吃飯、走路,他總會馬上掏出手機,然后若有所思地比比劃劃。
陸續有人問起,盧彥也不掩藏,得意地分享自己的最新杰作。“云詞”從一臺手機拷貝到另一臺手機,很快它便在朋友圈里火起來——這很像Facebook的早期經歷。
后來盧彥又將這款軟件放到論壇供大家免費下載,一大群英語愛好者當場就從了云詞。
盧彥當時沒把這小小成就放在心上,繼續一心做著軟件外包業務。卻又因為一次無心之舉,讓“云詞”在全國紅了起來。
2010年,智能手機覆蓋面迅速蔓延。盧彥帶領的外包團隊,也逐漸延伸至An-droid平臺的程序開發。涉足新領域,需要技術儲備,他和伙伴們很自然地將目光聚焦“云詞”,決定先將它移植到Android、以及IOS平臺,當做練手,為他們的主業務積累功力。
升級后的“云詞2.0”很快開發完成并進入安卓、蘋果商店,反響出人意料,這一次獲得了70萬次免費下載;“云詞3.0”也應運而生,粉絲再次倍增,覆蓋全國,輕松獲得150萬次的下載量。
“一個男人,有時候是不能逃避戰斗的,尤其是當伙伴的夢想被嘲笑的時候。”
盧彥他有很多這種不逃避戰斗的伙伴
再見吧外包“背詞王”我當定了
連續3次收獲意外驚喜之后,盧彥腦中開始閃現一個大膽的想法:“全力打造‘云詞’?”
念頭一閃而過,盧彥還有些猶豫。公司轉型,意味著終止之前的一切業務從頭打拼;并且前三代的“云詞”軟件均為免費,沒有為公司帶來任何盈利經驗和模式。
他的團隊在關鍵時刻,給予了“老大”強力支持。
那一天,這一群平均年齡26.5歲的年輕人,熱血、果斷,他們一呼百應,馬上認同了盧彥的想法。
去年底,這支原本主攻外包的團隊正式調轉了馬頭:停止手上一切外包業務、進駐天府軟件園創業場,集中火力打造專業系統的“云詞”。他們開始專心“啃蘋果”、啃移動互聯網這塊大蛋糕。
帶著破釜沉舟之勢,盧彥有自己的大膽構想:新的產品,要打造成一款未來人人必備的“學習王國”,這里有用戶想要的一切知識,英語、法語、詩詞甚至菜譜……
醞釀近半年,他們轉型后的第一款產品“云詞4.0”即將接受市場的檢驗,盧彥給予的期望值是1000萬次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