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花錢出力拉選票當班干部(圖片來源:濟南時報)
濟南時報訊 1名班長,2名副班長,文藝、體育、衛生委員都是“雙黃蛋”……一個 50多人的班級里,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是班干部。“不過我們覺得只有‘帶杠’的才是真干部,這樣的干部5年來幾乎沒換人。”小學生嘉嘉和她的同學這樣告訴記者。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小學班級里的班干部不少,但真正能讓學生們看上眼的還是那些可以佩戴“兩道杠”“三道杠”的班長或大隊委等頭銜,有的學生為了能當上班長過一把“官癮”,甚至在班級換屆時,出現了“以物換選票”等賄選行為。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改進和創新少先隊、團組織、學生會工作,推行學生干部民主選舉,定期輪流任職”。這意味著山東省中小學生班干部有望實現“輪流坐莊”,沒當過班干部的學生可以真正過把“官癮”。
全班都是班干部“杠”越多越搶手
“我們班有3個文藝委員。”
“不對,我們班有2個文藝委員。”
“不對,就是3個,××、××和××都是文藝委員。”
近日,記者在勝利大街小學采訪時,正好碰到幾名小學生聚在一起玩耍,“你們班的班干部多不多啊?”記者問道。幾名學生異口同聲:“多,太多了!”
隨后一名小男孩問記者,“阿姨,小組長算班干部嗎?如果算的話,那我們班幾乎人人都是班干部。”他告訴記者,班里幾乎每一個班委都是由兩名學生擔任。“除了主要班干部,還有小組長、課代表。”另一名女孩告訴記者,他們班竟然有五六個語文課代表。當記者問及他們是否知道每一個語文課代表分工的區別時,小學生們則直接告訴記者:“我們都不知道!”
據這幾名學生介紹,班里的“干部”名號不僅有各種委員,還有小隊長、課代表以及學習小組的組長,班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官”當。“我就是班里為數不多的‘普通學生’。”一名女生笑著說,她現在都成了班里的“稀罕貨”。
記者還采訪了其他幾所學校,發現大部分小學班級里的班干部都不少,有小學生告訴記者,一般能“帶杠”的班委數量就在7-8人,還有小隊長、課代表等“小職務”,算下來一個班的“干部”怎么也要在20人左右。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雖然班級里大大小小的頭銜不少,但是學生們還是看重“三道杠”“兩道杠”這種“正規軍”。當記者問到想不想當班干部時,二年級的劉曉明(化名)很認真地舉手示意說他想當班長。劉曉明告訴記者,雖然他現在僅僅是數學課代表,但在班級里他都是自稱“數學班長”,“我們班里的‘值日班長’‘衛生班長’‘思想品德班長’有很多。”
班里當“官”的不少真管事的不多
“雖然班干部不少,但管事的班委就是那幾個人,我們5年來基本沒換過。”小學生琳琳戴著“兩道杠”,在她看來很多班干部都是“虛職”,沒什么事情可干。“我們班的兩個副班長什么事也不管,管事的只有班長。”琳琳告訴記者,他們的班長是小學一年級時就由老師指定的,之后雖然每年都民主投票進行改選,但是班長年年都是同一個人,其他真正管事的班委也幾乎沒有調整過。
“班干部都是通過投票選出來的,雖然有些人我們并不想選,但最終也給他們投票了。”男孩牛牛告訴記者,他們班的干部選舉,學生投票情況占50%、班主任意見占30%、其他任課老師意見占20%,但在他看來,班主任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有一次我們選班委,班長的票根本不多,老師說‘就這樣吧,還是讓××來當班長’。”站在牛牛旁邊的學生則一直說,“不公平!不公平!”
記者了解到,目前雖然很多學校都是民主票選班干部,但是很多學生卻是雷打不動的候選人。在民生大街小學上五年級的小牛(化名)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當班干部,現在擔任班長,“一般是老師把班長、大隊長等主要班干部的職位寫在黑板上,然后想競選的同學就舉手,老師把報名學生的姓名寫在黑板上,然后學生進行選舉,也有一些學生為了當班干部進行拉票。”小馬說。
為了當上“官”學生出錢又出力
“我們班有同學央求媽媽給他買很貴的小貼畫,然后分給大家,目的就是拉選票。”當記者問及班級選舉的事情時,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孫和小張滿腹牢騷,她倆告訴記者,競選的時候好多人都會拉票,有的會買小零食給關系好的同學,有的就直接給錢。
肩上戴著“兩道杠”的小張指著自己的肩章自豪地說:“我今年剛當選上班長,是同學和老師共同推選的,在選舉的時候,我們班有些同學為了能夠爭取到好的官,甚至賄賂同學,給每人發了一元錢,我們班有40多名學生,光這一次花費就是40多元!”站在旁邊的小孫說:“我們班有的學生為了當上班干部,就利用家里的設備免費給班里的學生復印東西,有些學生家里沒有復印機,為了能給老師留一個好印象就自己掏錢去外面復印。”
在另一所小學門口,剛放學的小江聽說記者在采訪班干部的事就主動跑過來說,“阿姨,我們班選班干部最重要的就是看‘班級貢獻’,就算學習不好也沒事。”小江告訴記者,他們班一個學生因為給班里捐了10摞稿紙,所以評選時加了不少分,后來改選就成了小隊長。“還有的同學家長來打掃衛生,這樣都算‘班級貢獻’。”小江的同學補充說,班里的重要班委大家還比較服氣,但有些“小官”他們覺得就是“貢獻”來的。
班干部“輪崗”輪多久成問題
近日,省教育廳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改進和創新少先隊、團組織、學生會工作,推行學生干部民主選舉,定期輪流任職”,作為一份官方文件,“輪流任職”這一提法比較吸引公眾注意。
記者采訪了民生大街小學、南上山街小學等二十幾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覺得班干部輪流當挺新奇,認為班干部輪流當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動起來,但每個學生能輪多久在被采訪的學生看來卻是一個大問題。
“班干部輪流當會搞得大家都累得慌。當的時間短了,剛適應就會被換掉,不僅老師監督指導起來很累,我們學生也會覺得輪過來輪過去特別麻煩。”六年級學生澤宇說,雖然覺得輪流當班干部會讓更多人得到鍛煉,但是他感覺執行起來有些困難,“讓能力不強的同學當班長,誰服氣啊。”同樣上小學六年級的小熊告訴記者,“我們班的班干部有變化,但像大隊委這樣的主要班干部一直沒有變,班干部輪流做挺好的,最起碼能讓每個學生體驗一下。”
聽說教育主管部門提倡學生干部進行定期輪流,被采訪的家長表示很贊成,他們認為孩子當班干部是一種鍛煉,輪流“坐莊”能夠讓更多的孩子獲得鍛煉的機會。在民生大街小學接孩子的張女士說:“我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當班干部,剛開始當小組長,現在上小學五年級了,在班里擔任紀律委員,班干部輪流做肯定對孩子有好處,如果光讓一個孩子當班長,其他孩子就沒有鍛煉機會了。”站在不遠處的房先生則告訴記者,他的孩子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因為成績不是很理想就一直沒有當上班干部,“我們做家長的還是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夠多鍛煉鍛煉,輪流當班干部對孩子很有好處,能夠增加孩子鍛煉的機會。”
【專家建議】
“輪崗”要有“度”
經十一路小學教導處主任陳順鳳告訴記者,實行班干部輪崗制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學生之間公平民主選舉的過程,讓選舉更為公開透明化,這也可以淡化學生們那種想爭“杠”拉選票的成人化意識。
齊魯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周衛勇認為,“要擺正學生對班干部的角色認知,不能只是讓學生看到班干部的光環,應該更多地讓學生認識到班干部背后的責任。”周衛勇指出,學校中班干部的設置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非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通過提供一個能夠讓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幫助學生成長,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機會。“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不能一味地增加班干部的名目,而班干部輪流當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能只讓固定的少數幾個學生當。”但周衛勇同時建議,班干部輪流坐莊需要掌握一個度,輪換的頻率不宜過快,否則會耗費學生過多精力,影響學習。
東方雙語實驗學校的劉老師對班干部輪崗制也亮出“適可而止”的態度。“輪崗雖然可以鍛煉每個學生的能力,但是不同的孩子能力不同,管理能力欠缺的孩子可能會加重學生工作的任務量,班級活動可能也無法正常展開。”她表示,可以適當推廣班干部輪崗制,根據班級的不同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辦法,并建議整體能力好一些的班級,班長等主要班委可以輪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