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一中驚現高三“吊瓶班”。記者實地采訪后發現,考生打吊瓶在當地已流行了幾年——每年高考前,考生輸液吸氧吃藥
新民晚報訊 近日,一組高三學生在教室里集體打吊瓶的照片在網絡上廣為傳播。湖北省孝感一中高三(3)班,這個被網民冠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稱號的班級,一時成了媒體聚焦的熱點。
記者在孝感走訪后發現,考前注射氨基酸的行為在當地十分常見。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和家長可謂“動足腦筋”——輸液還算平常,更有甚者會定期做高壓氧治療和服用藥物。
注射氨基酸“提神醒腦”
在教室里打吊瓶,并不是全班得了什么傳染病,而是注射氨基酸,補充能量,“提神醒腦”。這樣的說法,在不少人看來有點近乎天方夜譚,但在孝感當地,卻十分有市場。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湖北省孝感一中。臨近放學時分,學校門口聚集了不少接孩子的家長。
“當然聽說過(打吊瓶)啦!”面對記者的詢問,一位高三學生的家長說,“孩子的同學基本都會去打。孩子回來以后也會跟我們說,讓我們陪他去打吊瓶。”
“(打吊瓶)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了,說不清從什么時候起就成了風潮。”旁邊另一位家長說,“我記得4年前,孩子的表姐考大學的時候,也是打吊瓶的。”
這一說法得到了孝感一中監察室主任高平強的印證:“打吊瓶的做法,在我們這里很流行。每年都有很多高三學生請假去打吊瓶,學校一般也都會同意。”
記者又走訪了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隨機詢問了幾名高三學生,得到的答案也是相同的:聽說過打吊瓶、自己或者同學也打過。
“多數考生家長肯花錢”
位于星火街上的星火社區,距離孝感一中不到百米。許多離家較遠的學生都在這里租房,一些家長甚至在此陪讀。
有些奇怪的是,在這個不大的社區,不到300米的星火路上,竟然有三家社區衛生室。記者走進其中一家,看見不大的衛生室內,坐了7個正在輸液的病人。不過,記者并沒有發現其中有學生摸樣的人。
“現在是下午2點,剛上課,學生不多。等到五六點的時候,總會有學生來打氨基酸的。”衛生室的護士說,“這里學生多,打吊瓶的也多,有時還要排隊。”
“都是家長在這里排隊,快排到了給孩子打電話,孩子就請假過來打吊瓶,打完了再去上課。”一位正在輸液的老人告訴記者。
“每年到了這兩個月,誰最緊張?當然是考生家長。”另一家衛生室的醫生說,“孩子一有不適,馬上就來這兒看。絕大多數考生家長肯花錢,就為了讓孩子身體達到最佳狀態。這幾年每到考前,尤其是高考前三天,來我們這里的都是打氨基酸的伢兒。”
“打氨基酸還算平常的,我認識的一個家長,還讓孩子進高壓氧艙。”這位醫生說。
過度吸氧會發生氧中毒
真的有學生做高壓氧治療嗎?記者致電孝感市唯一一家擁有高壓氧艙的孝感市中心醫院,該院高壓氧科一位姓喻的工作人員表示,考前來做高壓氧治療的考生很少,但是來吸氧的考生非常多。
“考生如果覺得需要高壓氧治療,可以去咨詢一下醫生,醫生如果同意,開了單子,就能進高壓氧艙了。”這位工作人員說,“做一次費用不算太高,60元,連同管道大概100多元,管道還可以反復使用。不過做一次高壓氧,要兩個多小時,來做的考生很少。”
“來吸氧的考生倒是非常多。”她接著說,“每年中高考前,都有考生扎堆吸氧。很多孩子邊吸氧邊看書,讓人看了都挺感動的。”
做高壓氧治療,對考生到底有沒有作用呢?記者連線武漢長航總醫院高壓氧科主任仲小玲,她告訴記者,高三考生學習壓力大,容易出現大腦供氧不足,高壓氧治療確實可以緩解大腦疲勞,改善記憶力。
“但是,高壓氧治療并不適宜經常做。人體早已適應了現在的氣壓和含氧量,如果突然改變環境,身體總會感覺不適。高壓氧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氣壓傷和氧中毒,還有減壓病。”仲小玲補充,“感冒發燒患者如進入高壓氧艙,壓力很可能造成咽鼓管堵塞,導致氣壓性中耳炎。過度吸氧則會發生氧中毒,嚴重的還會使各臟器缺氧而發生損害,甚至出現生命節奏紊亂,精神錯亂,影響記憶。”
不少女生竟然吃避孕藥
星火社區建順大藥房,李紅(化名)正在將一些保健品歸置到靠前的貨架上。
“每年這個時候,保健品銷量是最好的。”李紅說,“抗疲勞的、改善記憶的、抗缺氧之類的保健食品都很熱銷,不少產品的銷量會比平時高出50%多。”
“像這款氨基酸沖劑,賣得就很不錯。”李紅指著貨架上最大的一個包裝盒說。
李紅告訴記者,每年高考前,一些學生會服用藥物幫助備考。“最常見的就是女生吃避孕藥,推遲經期。一般我都會勸她們,吃藥推遲經期不一定有效果,而且很傷身體。”
此外,一種叫“聰明藥”的處方藥也開始在家長中悄然流行起來。
“我聽說過‘聰明藥’,據說是要醫生處方才能配到。”孝感一中門前,一個高三學生家長略顯神秘地告訴記者,“聽說這藥能讓孩子注意力集中。”
記者查詢后發現,所謂“聰明藥”,叫做“利他林”,只適用于治療兒童多動癥。“利他林”是一種中樞興奮類精神藥物,能促使神經細胞釋放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從而增加神經介質的濃度,使患兒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了,小動作減少了,相對于之前學習成績當然會有所提高,從而給人一種“服了藥后變聰明”的錯覺。
醫生警告,健康人群根本不適合服用“利他林”,服用后不僅不會“變聰明”,還可能產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頭痛、失眠、心律失常、腸胃紊亂等,并且存在成癮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打吊瓶事件引發了重重爭議,但在孝感一中,大多數學生、家長都不反對這樣的做法。
“總要把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一遍,才能安心啊。”孝感一中一名高三女生這樣說。
語畢,身后的學校傳來了軍號聲。這是孝感一中的上課鈴聲,同時也仿佛提醒著所有人,一個月后,高三年級20個班的孩子們,將在考場上為了各自的夢想奮力廝殺。
【焦點關注】
學校稱“沒有通過打吊瓶牟利”
連日來,孝感當地教育、衛生主管部門紛紛前往學校向當事人調查、核實情況。學校到底有沒有通過打吊瓶牟利?在教室內進行靜脈注射是否違規?
對此,孝感一中監察室主任高平強表示,學校絕沒有通過打吊瓶牟利。孝感一中醫務室一位周姓負責人出具了一份藥品采購清單。清單顯示,4月中旬,該校從武漢益世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12.3元/瓶的價格直采了480瓶氨基酸注射液。
隨后,學校向近1300名高三學生發布消息: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則,交納10元即可在學校醫務室打一瓶氨基酸。目前,已有400名左右的高三學生在學校注射了氨基酸。
“大部分學生都是分批到醫務室接受注射的,只有一個班的同學在教室里打針。”校方醫務人員回憶,“當天,學生們在教室里拉起鐵絲,幾個男生從醫務室把班上預訂的氨基酸注射液搬走。無奈之下,我們才背著醫用耗材去教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