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實習生,在職場之中這是個不尷不尬的身份。在百度招聘搜索中輸入"實習生",會找到將近三萬條招聘信息,不過薪酬一欄大多寫著"面議"。有不少實習經驗的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知道,這也就意味著這份工作連"廉價勞動力"都算不上,而是免費勞動力。但是,為了能滿足學校的畢業實習要求,或讓自己的簡歷更好看,很多大學生還是對這些實習生崗位趨之若鶩。
針對這種現象,昨天,一則"北大校長助理黃桂田呼吁禁止大學生實習"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在昨天上午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北大校長助理黃桂田炮轟"實習影響大學生學業",他甚至呼吁在場全國各高校經濟學院負責人共同禁止學生參加實習,以矯正這種"變態工作需求"。黃桂田為何會發出這番言論?
接到中國之聲的采訪電話時,黃桂田并沒有特別驚訝,他表示,"禁止大學生實習"的言論一經媒體刊發后,他就知道自己肯定成了新聞人物。黃桂田說,某些媒體的報道其實并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他的真實含義,有斷章取義之嫌。
黃桂田:我說的實習啊,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我們教學需要我們的培養計劃,由專業的老師安排的實習,搞調研或者和老師一起搞課題研究,這是一種實習。另外一種實習為了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你看現在學生就業,往往很多單位都要看你有沒有實習經歷、在實習過程中表現怎么樣。我針對的是第二種情況的實習,不是盲目地反對一切實習,所以網上說的有點斷章取義了。
黃桂田坦言,第二種實習,也就是為了滿足用人單位的學生實習,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正常學習時間,確實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帶來了很大沖擊。比如說,他身邊就有學生因為此類實習而無法完成畢業論文,甚至無法正常上課。
黃桂田:自己找的這種實習,往往學生都是運用在正常的教學、學習和研究的時間去。但是學生沒辦法,因為這個是社會需求,包括有些企業要求有這樣的條件,所以造成有些學生不得不去滿足這個。作為學生來講,他也很無奈,作為我們教師來講,教學任務又不能完成。
黃桂田在采訪中反復強調,他也并非反對所有的校外實習,校外實習是否必要還得根據理論型和應用型學科分別而論。在他看來,至少在經濟學學科領域內,多數的校外實習都是弊大于利的。
黃桂田:像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甚至像北京大學的中文、歷史、哲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等這些技術學科,真正的一兩個月甚至一年在社會上去實習,沒多大用。像化學啊等等這些實驗科學,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比到社會上去搞什么實習是不是更有用呢?
黃桂田教授關于"禁止學生實習"的言論在網絡上傳播后,引起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有力挺的,自然也有拍磚的。那么,對于網絡上的評論,黃桂田教授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有網友就反駁道,學生放棄校內學習時間來參加校外實習,其根本原因是學校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計劃與社會需求脫離得太多,多數學生畢業后出現就業難的問題。黃桂田則認為,這樣的說法并不客觀。他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校外實習基本屬于跑腿打雜,很少有實習生能接觸到核心業務。
黃桂田說,出現"為實習而實習"這種怪現象的責任并不在學生和家長,問題還在于多數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的理念上的差距。他表示,其實國內外許多優秀企業,都專門給新進畢業生留有崗前培訓的時間。
黃桂田:你讓他還沒走出校門就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干脆這樣,北京大學以及和北京大學相類似的綜合性大學,就別辦了,就改成職業學校、技術學校或者崗前培訓學校,不要大學了。
訪談的最后,黃桂田表示,他關于"學生實習"的觀點完全是以學者或大學老師的身份來表達的,并不代表北京大學或其他機構。但他也大聲呼吁,面對校外實習造成的困擾,高校需要聯合起來對其規范甚至禁止。
黃桂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特別無奈。個別大學來做肯定是做不了的,個別老師、個別專業也沒辦法做,你只能大家聯合起來,說要規范這個實習,甚至對某些實習要禁止,比如沖擊正常的教學秩序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實踐的精力的,這種實習真是不能弄了。弄了以后就愈演愈烈,這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