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改進傳統課堂教學,還是主動適應市場需求——
高校開“潮課”以什么為標準
最近,中山大學宣布開設“哈利·波特與遺傳學”選修課,大連海事大學開設“船舶保安”課程。隨著多所高校“潮課”被曝光,一時間引起輿論對高校課程設置的關注。
提升課堂吸引力“潮課”不斷推陳出新
廈門大學體育課教學生爬樹,中山大學計劃開設“哈利·波特與遺傳學”課程……近幾年,一些曾流行于小說、電影或網絡的“明星”甚至游戲,與一些學科知識融合后,相繼進入大學課堂,成為不少80后、90后大學生競相追捧的選修課。
“近年來,為了提升大學課堂吸引力,各種追趕時代潮流的新課程不斷進入大學課堂。”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雷萬鵬認為,現在,部分大學課堂出現一些符合學生口味的新課程,是一種好現象,它反映出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根據學生的時代特點,不斷引入新的元素,革新課堂教學,試圖通過改變傳統的課堂呈現方式,提高課堂吸引力。這種創新做法值得推廣,但要避免功利化傾向。
與中山大學將大學生耳熟能詳的哈利·波特引入遺傳學課程相似,去年9月,廣東河源職業技術學校將風靡網絡的“三國殺”游戲引入課堂,并面向該校學生開設了選修課“三國殺攻略教程”,頗受學生歡迎。每學期,學校開放選課系統不到10分鐘,選課名額就已爆滿。
其實,學科知識與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兩張“臉”越貼越近的,不只是網絡游戲“三國殺”。此前,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也開設了“船舶保安”的必修課程,該課程被外界傳為“海盜研究”課程。其中,有部分內容是向學生傳授遇到海盜的應急措施以及相關工具的使用。亞丁灣事件后,該學院曾開設了“海盜防護”系列講座,從海軍護航編隊如何保證商船安全的角度講授抗擊海盜的方法。
大學既植根于市場又要高于市場
學科知識與學生接受意愿之間相互“推搡”導致課堂沉默,一直是大學課堂的一種“通病”。
“現在的大學,就像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一頭是課堂吸引力不足,師生相互‘置氣’;另一頭是用人單位不斷抱怨大學培養的人不好用,要求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要有市場意識、商業意識。”雷萬鵬認為,大學本應有大學堅守的價值,要與市場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自身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專業和課程設置不能完全唯市場是瞻,不能以趕時髦的方式來追求學生就業、專業對口等短期效應,而應尊重高等教育的本質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以不變應對市場的萬變。
對于“潮課”引發的爭議,一位“潮課”的任課教師說,過去,給學生講學科知識,他們根本不愿聽,有的是埋頭看英語單詞,有的看小說。現在,把學生們熟悉的游戲搬進課堂后,不僅學科知識順利教給了學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課堂根據市場需求,加入了大量對學生就業有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