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年前成為大學生時,佟碩僅13歲。小學退學自學,從一所主要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民辦初中畢業,10歲考入南寧市28中,3年后以527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廣西大學,不一樣的經歷,讓她當年一度成為媒體追逐報道的對象。
3年后的今天,佟碩免試成為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專業的準研究生。而且在佟碩的身上,你看不到一絲書呆子的痕跡,她開朗、敏捷、成熟,可以和比她大好幾歲的同學們打成一片,在體育、辯論、演講方面都有上佳表現。
18日,剛從上海面試回到南寧的佟碩面對記者,談她的大學生活、心中夢想以及她的學習經驗。
從不出死力:學習總有小竅門
經歷:入學成績一般 隨后總能拔尖
2009年,佟碩考入廣西大學數信學院時,成績在班上排中等。大一一年,佟碩邊熟悉大學生活邊發力用功,從大二開始,她的成績就名列前茅了。大二下學期獲得廣西大學專業優秀獎學金后,到現在每個學期這個獎都沒落下。
這和她讀中學時的經歷很相似,佟碩當年的中考成績是B(2B+4B),被南寧市28中錄取后,進入普通班學習。但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她的期考成績就直升全年級第一了。成績固然不能說明一切,但成績能很快發生飛躍變化的學生,一定有自己的方法,佟碩也是。
學習經:
做題不算多 涉及題型多
學生可分為努力和不努力兩種,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方法就很重要。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從小她的自學能力就特別強。比如學數學,題海戰術是不行的。有的同學花大量的時間做題,卻沒有思考,雖然做的題量多,但往往做的都是一類的題。而她對時間的分配是,做一道題,會思考題目反映出了哪些數學的定理,并用本子記下來,這樣表面上看可能她做的題量不算多,但涉及的解題類型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