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一年前,剛考上大學的他,背著患癌的母親到學校報到;一個月前,母親再次病危,他不得不申請休學回家照顧。這幾天,他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但他卻用笑容將疲態全然掩蓋,“母親現在求生欲望很強,我要給她力量。”
他叫程威,湖北文理學院大二學生,來自襄陽谷城縣的一個標準“90后”,今年剛滿20歲。昨日下午,記者在醫院看到他時,他正和護士一起,將渾身軟綿無力的母親挪到另外一張病床上,動作小心而又熟練。
寒冬里再降不幸
1992年,程威出生在襄陽市谷城縣盛康鎮張蓬村,家境貧苦。為了養家糊口,程威的父親去了山西挖煤。1997年,父親在一場礦難中不幸罹難,從此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為了供兒子讀書,母親王小紅只身去武漢打工。第一次外出打工時,程威只有12歲,但他在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一個人住,自己做飯、洗衣,料理自己的生活學習。
2010年的冬天天氣格外寒冷,艱難而平靜的日子,又被打破。
那年12月,程威突然得知母親住進了谷城人民醫院。原來,當年10月,在武漢打工的王小紅感覺四肢無力,下體經常大出血。返回谷城檢查,發現患上了宮頸癌,需要立即做手術。考慮到兒子快要高考(微博)了,又想多掙些錢,王小紅拒絕了手術,并讓親戚為她保密。隨后,她返回武漢繼續打工。兩個月后,王小紅的病情加重,只好再次返回谷城。
背著母親上大學
2011年9月,程威考上湖北文理學院,他是背著母親去報到的。當年高考前,他得知母親患宮頸癌,只說了一句話:“我媽比大學重要……”
隨后,他將母親接到學校,邊復習邊照顧。那時候,他“侍母至孝”的故事已經在學校流傳,老師和同學給他捐了3萬元錢。
這些錢明顯不夠用。6月份高考結束后,程威到工地上搬磚、拉沙、和水泥,每天工作11個小時,一天100多元錢。但只做了一個星期,老家的親戚通知他,母親病情加重,需要他趕回家。
兩個月后,房東得知王小紅得了癌癥,怕她病逝在自己家中,便不再租房給他們。無奈之下,程威將母親送回老家,請親戚照顧。
在校期間,程威在學校食堂打工,一個月100多元錢,三餐免費,有時還到酒店打零工。去年元旦,為了節約3元錢車費,程威從縣城走了20多公里回盛康鎮,到鎮上時天色已暗。“為了多陪媽媽,我每星期都回家,并帶一星期的藥回去。”程威說,“這時候兒子比藥有用。”
“媽,我一直在這呢”
昨日下午,記者在谷城縣人民醫院看到程威時,見他把耳朵貼在母親的嘴邊。王小紅的身體已經很虛弱,說話很費勁,有時候努力了很久,說出的卻是只有程威聽得見,也只有程威聽得懂的話。
王小紅艱難地抬起胳膊,右手指彎向身體右側,輕顫了幾下。程威趕緊對著她的耳朵說:“是不是什么東西墊到腰了?”王小紅點點頭,程威把手伸到被窩里,果真從母親的身子下面找出來兩個手機。“可能是換床的時候落下的。”程威說。
聽到母親在遠處說:“麻……麻……”程威在母親的小腿和腳上輕輕搓捏,王小紅漸漸恢復了平靜。
按摩了大約5分鐘,程威重新坐到母親床頭,他看到母親的眼角有淚水,就輕輕地拭去了,俯身說:“媽,我一直在這兒呢!我們不怕,哦!你要是累了,把眼睛閉著,睡一會兒,我不走,一直在這兒呢!”
昨日下午5時以后,大量媒體記者涌向病房,程威對母親說:“媽,你睡會兒好嗎?我出去一下,這些客人、好心人,我要招待他們。”王小紅點點頭,把眼睛閉上了,程威才放心走出病房。
“我兒子很好,很厲害”
“休學侍母”的故事,經《楚天民報》等襄陽當地媒體報道后,迅速引起全國關注,包括央視和各大門戶網站。“90后大學生”、“背母上學”、“打工救母”、“休學侍母”等標簽和關鍵詞,紛紛集中到他身上。
“最開始接受媒體采訪,我只是為了求助,當時確實已經山窮水盡、沒錢看病了,自己又一步不能離開,掙不了錢,這才讓別人知道了這個事兒。”程威說,“爸爸去世得早,媽媽辛苦把我養大,她得了重病,做兒子的去照顧,是天經地義的,社會給我這么高的評價和幫助,我內心是有些不安的。”
程威表示,現在接到的捐款已經“很多了”,給母親治病應該是夠用了,如果將來有剩余,他將再全部捐給社會,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看著兒子被大家“包圍”,一時也不知道說什么好,母親王小紅強打精神,吃力而又清晰地對大家說:“我兒子很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30歲了,還做不成什么事,靠爹媽養著,我兒子很厲害。”程威在一旁聽著,微笑地看著母親。
母親的玩笑與愿望
從10月30日晚上9時到10月31日凌晨6時,王小紅一直沒睡,非要兒子陪她聊天,聊天中,王小紅突然對程威半開玩笑地說:“你給我買個白金項鏈嘛!”
程威愣了一下,笑著回答:“你要這個干嘛!又沒什么用,還那么貴。有那點錢看病多好!”王小紅也笑了,說:“給我買嘛!給我買嘛!等你結婚的時候我送給你女朋友。”
昨日下午,程威對媒體記者們說起這段話,沒有哭,反而笑了:“我還沒有女朋友呢!可是媽媽從小對我要求就很嚴格,什么都不讓我落后,連談戀愛這事兒也是。”
媽媽對程威的嚴格,不止于此。在病床上,對著鏡頭,她說:“我就想我的兒子有本事,能做社會的棟梁。這次你們報道他,我不怕被打擾,如果他這事兒能對現在的年輕人有提醒,能讓更多的人懂得孝敬父母、自立自強,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