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五屆中國·黔東南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節暨首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將于11月8日至12日舉行,在首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期間,將展出全國具有代表性的銀飾刺繡產品和30個民族自治州中有代表性的銀飾飾品。同時,還將輔以全國銀飾刺繡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民族服飾T臺秀、少數民族旅游商品及土特產品展銷、旅游餐飲美食展示等活動。
據了解,舉辦此次博覽會,其目的是通過博覽會形式,挖掘和弘揚民族文化,做大做強我州銀飾、刺繡生產加工企業,培育和打造銀飾、刺繡品牌,推動民族特色商品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我州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延伸閱讀:
銀飾:
銀飾是苗族文化的符號,苗族銀飾有著數百年歷史。苗族人酷愛銀飾,尤其是苗族少女,她們常常頭戴銀冠、項掛銀圈、身穿銀衣、手配銀鐲、腳系銀鏈,以多為美,以重顯富。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貴州白銀飾品發源地,如今也成為世界白銀飾品的集散地。當地銀飾市場除滿足苗、侗等族民眾的需求,還開發了如銀制室內裝飾品等多種產品,形成了苗族銀質工藝品產業。這些產品冠以“苗銀”品牌開始走出深山,邁向世界各地。
在貴州黔東南自治州州府凱里市,自發形成了一個國際銀飾批發交易市場。黔東南旅游局統計表明,凱里銀飾制品每年交易額超7億元人民幣,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
刺繡:
苗族服飾有便裝與盛裝之分,做工復雜、精細。刺繡所選的題材一般為龍、鳥、魚、銅鼓、花卉、蝴蝶以及反映苗族歷史等畫面。苗族刺繡十分精美,有12類技法,技法中又分若干針法。苗族刺繡還十分講究顏色縫制,如紅色象征喜氣,綠色象征大自然、山麓和樹木等;而服裝整體的顏色,則體現出苗族的大方與穩重。
苗族刺繡經過多年流傳,隨著社會發展,已瀕臨失傳的邊緣。在凱里市巴拉河旁的季刀苗寨中,一些婦女開始著力傳承這門手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