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這股東風,黎平縣政協及時編撰了裝幀精美的第一期珍貴史籍《黎平文史》。
《黎平文史》為32開本,136頁,設人物春秋、古城史話、紅色記憶、民族文化等10個欄目,全書共收錄了黎平縣內29位作者的42件作品,書中的《一場因女人而起的戰爭》、《五開衛屯軍》讀起來令人輕松愉快;荷花塘:美好的歷史記憶》、《紅軍留在稻草堆的兩塊銀元》則讓人沉浸于美好的回憶;《侗族的“行歌坐夜”體系》、《四十八寨花苗及六合團歷史》則充分展示了侗族和苗族的傳統文化底蘊。
《黎平文史》的創辦,旨在搶救、挖掘、整理并豐富和發展黎平的歷史文化,使歷史與現實一脈相承、代代相傳。為推動黎平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發展,構筑和諧黎平提供歷史借鑒與歷史依據。
《黎平文史》的辦刊目的在于積極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功能,堅持以“親歷、親見、親聞”為特色,同時創導把文史資料與社會科學、人才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研究、相結合,以補史之缺、續史之無、糾史之誤,不斷提升文史資料的文學價值、文化品位、社會功能和可讀性。(黃沙 周志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